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董必荣(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会明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为新征程防范化解风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遵循。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肩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审计工作必须增强审计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守审计政治属性,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险防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坚守审计政治属性是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原则之一,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个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涉及到重大战略规划、宏观政策协调、重大风险防控、社会公平正义等深层次问题。审计工作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才能有效评估这些综合性目标的实现情况。
深刻把握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核心特征。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回顾百年党史,审计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这一制度设计,从起步就奠定了审计工作服务于党的政治目标和革命事业的根基。这一政治属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仅从未削弱,反而随着审计制度的重建、发展,得到了更为全面、系统、制度化地巩固和体现。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战略决策,确保了审计监督如臂使指般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力提升了党治国理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可以说,从革命战争年代保障物资用于革命,到建设时期监督资源合理配置,再到新时代聚焦政策落实、风险防范与增强民生福祉,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始终是其灵魂所在,党的领导是审计工作政治灵魂的核心特征和根本保证。
坚守审计的政治属性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于深化改革。唯有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其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动力保障。审计的政治属性,体现在以促进完善发展为重要职责,通过揭示问题、推动整改,为高质量发展扫清改革“堵点”。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财税体制、科技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领域的改革任务艰巨,部分旧制度、旧机制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审计工作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发挥政治优势,聚焦重大政策落实、公共资金效能和民生短板,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例如,在推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战略领域,审计需强化政治敏锐性,揭示、防止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和资金浪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在防范金融风险、地方债务等系统性风险时,审计须从政治高度分析问题根源,推动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通过审计整改“回头看”、跨部门联动等机制,确保风险防范关口前移,为高质量发展扫除障碍、保驾护航。
坚守审计政治属性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坚守审计政治属性是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面对“十五五”时期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风险与机遇交织,审计工作需要坚持审计政治属性,发扬斗争精神,在发展中巩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划发展,构建系统集成、精准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风险防范正确航向。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守审计政治属性的核心,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定盘星”。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审计工作需要自觉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用政治眼光观察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从业务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经济风险中洞察政治隐患,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持党管审计原则,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要求,贯穿审计计划制定、项目实施、问题揭示、整改督促全链条。三要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推动审计工作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审计监督效能。
践行审计为民宗旨,夯实风险防范深厚根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民生领域风险的根本保证。一要聚焦民生关切,找准审计服务人民的“小切口”,将触角延伸到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社保、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全过程、穿透式审计,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守护好人民的“保命钱”“养老钱”。二要提升服务能力,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增强在数据安全、平台经济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监督能力。三要畅通参与渠道,探索吸纳群众意见建议的有效方式,提升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性和建议的针对性,汇聚防范化解风险的磅礴伟力。
锻造高素质审计铁军,增强风险防范骨干力量。护航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审计铁军。一要传承优良作风,弘扬老一辈审计人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清正廉洁的品格。二要强化政治能力建设,面对风险复杂性、隐蔽性、关联性增强的特点,审计人员需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素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宏观政策落实、改革堵点难点和突出风险,加强财政、金融、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提升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三要严明纪律规矩,以铁的纪律锻造队伍,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审计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队伍纯洁性、战斗力和公信力。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各类风险的关联性、系统性、传导性显著增强。审计机关需增强审计政治自觉,深刻领悟审计的政治属性、政治使命与政治担当,将其转化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想武器和动力源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险关口,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审计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