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智军(西南石油大学党政办公室(校地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杨磊(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关于青年、青春,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内涵丰富的论述。这些论述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要求青年人不做过客、不当看客,要敢于做奋进新时代的先锋。
不做过客,要当主角
过客,意味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只是匆匆路过,不留下任何痕迹。青年人如果以过客的心态对待工作,就会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难以在工作中投入真情实感,更无法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青年人应该认识到,自己是时代的主角,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
新时代青年要做信仰坚定、志存高远的主角。一百多年前,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之际、民族存亡之间,爱国青年志士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用一颗颗报国赤诚之心,勇开时代先河,用行动唤起了当时中华民族儿女们的思想觉醒和信仰。百余年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们扛起时代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创造了先辈们所期盼的可爱之中国。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青年时期便立志“科学救国”,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难环境,他放弃国外优渥条件,隐姓埋名投身核武器研究。在罗布泊的戈壁深处,他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草稿纸完成海量数据计算,最终实现中国原子弹从无到有的突破,践行了“愿以身许国”的铮铮誓言。“一个人能顶五个装甲师”的钱学森,同样在青年时代以炽热信仰冲破美国封锁,归国后开创中国航天事业体系,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影响至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青年争做先锋,就是要敢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青年的朝气所在,也是青年的使命所在。
新时代青年要做勇担重任、矢志奋斗的主角。“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喊出这句铮铮誓言,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以厚望,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一呼一应之间,既是承诺,也是期许。
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青年群体正以“挺膺担当”的姿态书写着奋斗篇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90后”火箭设计师熊天赐带领平均年龄35岁的团队,突破20余项关键技术,助力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用“归零”精神确保每个参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面对甘肃积石山地震,95后消防员龚其畅创造“废墟生命三角区”救援法,连续27天搜救转移群众400余人,其“火焰蓝”身影成为灾区最坚定的希望灯塔。这些青年实践印证着:当个人奋斗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时,就能在科技攻关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应急抢险第一线绽放绚丽青春。
不当看客,要重实干
看客,是指那些只会旁观、不会行动的人。青年人如果沦为看客,就会失去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也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青年人应该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去,注重发扬实干精神,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锤炼意志,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新时代青年要做崇尚劳动、吃苦耐劳的“实干家”。青年是劳动的主体。如果青年在最该奋斗、最该劳动的时代“躲进小楼成一统”,热衷于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止步于“小我”,放弃“大我”,就会失去扬帆远航的强劲动力。只有走出小天地,将“小我”融入“大我”,胸怀“两个大局”,投身劳动创业实践,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
共青团中央于2024年在全国实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学生‘青年实干家计划’”,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为主线,以培养锻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目标,着力培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年战略人才。在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们通过参与“科技小院”项目,既掌握了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又帮助农户实现亩均增收超2000元。北京理工大学组建的“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累计研发农产品深加工设备37套,申请专利56项。中国农业大学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组织3200名学生结对帮扶160个贫困村,用专业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青年必须清醒认识到,吃苦耐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是锤炼品德、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青年一代必须摒弃“躺平”“佛系”等消极心态,牢固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在具体实践中,青年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既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自找苦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新时代青年要做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实干家”。先锋是社会的先导、国家的栋梁、强国的骨干。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先锋骨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正是无数青年敢做先锋、勇于追梦,投身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洪流,引领思想之先、观念之先和风气之先,才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个个伟大胜利。
新时代青年也正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展现出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在抗疫斗争的特殊战场上,4.2万名90后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武汉,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作战,用专业和勇气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越来越多95后“新农人”带着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回到农村,通过智慧农业带动数百农户增收致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鲜活力。这些生动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完全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他们既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又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既胸怀家国天下的远大理想,又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辽阔的土地,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还是在保卫祖国边疆的哨卡上……处处洋溢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气息和昂扬的青春斗志。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青年们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奋斗舞台,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赋予了青年崇高的使命,时代呼唤青年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历史的使命,以“强国有我”的姿态争做时代新人,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新征程上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