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祝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新时代新征程,基层治理正在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跃迁。近6年来,北京市以“接诉即办”机制受理群众诉求1.5亿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双双提升至97%,成为全国基层治理的标杆。然而,面对隐蔽性、累积性的“灰犀牛”类风险隐患,被动响应模式显露出滞后性。北京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科技赋能为支撑、风险预警为载体,推动治理向“未诉先办”转型,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
党建引领“定盘星”驱动基层治理转型
党建引领通过价值锚定、组织统筹与能力建构,筑牢主动治理根基,是“未诉先办”落地的根本保障。
政治引领的价值锚定。北京市创新“每月一题”机制,由党组织牵头梳理电梯老化、飞线充电等高频隐患,并将这些问题纳入市级统筹治理清单,使“人民至上”“底线思维”转化为可量化的治理行动,规避技术治理目标偏移风险。
组织统筹的协同赋能。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体系,北京深化“吹哨报到”机制,推出“治理合伙人”制度,以党组织为轴心,通过共建协议、联合办公等制度化协作平台,整合街道部门、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例如,海淀区某社区整合城管、消防、物业成立“风险联防联控小组”,实现“周巡查、月会商、季演练”,变条块分割的“九龙治水”为“一网统管”协同格局。
能力建构的持续发力。在专业化维度,基层党组织依托分层培训体系与实战化课程设计,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风险识别、研判与早期干预能力,推动专业知识向治理末梢沉淀。在先锋动员维度,深化党员责任区制度与智能化工具融合,将政治优势转化为覆盖社区的动态监测网络,使党员骨干成为风险防控的“移动传感器”与“一线处置单元”。在自治赋能维度,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内生性安全治理力量,引导居民从治理对象转变为风险共治主体,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区防护生态。
数字赋能“加速器”助力社区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是关键。新一轮科技革新带来的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以海量数据计算、持续内容创新、深度认知交互等新特征深刻影响社区治理。探索其融入北京市社区治理的优化创新路径,将对实现北京市的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域感知扫盲区。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社区基础设施状态,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精准定位网格单元,同步整合热线诉求、人工巡查与网络舆情等多维信息流,形成覆盖物理空间与社会活动的动态监测体系。这种“主动扫雷”模式彻底改变依赖群众投诉的被动机制,实现隐患实时识别。
智能研判解隐忧。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挖掘历史数据中的隐性关联,揭示季节性安全风险、特定人群服务缺口等规律。自然语言处理能解析民生诉求的情感倾向与演变趋势,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可视化风险热力图。如朝阳区通过算法预判冬季供暖矛盾高发区域,提前检修管线实现投诉量大幅下降。
知识图谱优决策。基于关联规则构建“人—房—事—物”数字化联结的社区治理知识库,形成持续进化的“治理图谱”。系统自动匹配历史案例提供处置参考,结合空间地理信息优化资源配置路径,显著提升复杂治理需求的响应精度。
风险隐患预警“转换器”驱动治理关口前移
风险隐患预警作为“未诉先办”落地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将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与科技赋能的智能优势转化为具体治理行动,驱动治理重心从“事后响应”转向“事前预防”。以“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为目标,依赖制度化设计实现闭环运行,通过建立涵盖消防隐患、群体矛盾等类别的社区风险清单,科学量化预警指标体系,可实现风险隐患的分类分级管理。
首先,分级响应提升了效能,通过明确“网格—社区—街道”三级响应流程,网格员快速核实初级预警,社区及时启动预案,由街道“吹哨”触发跨部门联动处置,确保权责清晰、响应高效。其次,处置结果回流至大数据平台训练算法模型,形成了“预警—处置—优化”的自我迭代机制。通过持续反馈循环,推动风险预警精准度与处置效率同步提升,实现治理资源的前置性配置。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治理关口能否真正前移。
北京“党建引领—科技赋能—风险预警”的协同实践,本质上是基层治理逻辑的系统性跃升。在政治层面,党建引领发挥“方向盘”与“粘合剂”的双重功能,为技术治理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确保治理创新始终服务于公共利益。在技术层面,科技赋能成为突破经验局限的“加速器”与“显微镜”,通过全域感知与智能研判实现风险早期识别,推动治理决策从被动响应转向数据驱动的主动干预。在制度层面,风险预警机制作为关键“转换器”,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科技赋能的智能优势转化为制度化、可操作的闭环治理实践,形成“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早优化”的可持续运行体系。
这一范式从根本上将治理重心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与源头化解”,不仅破解了超大城市治理中隐蔽性、累积性风险的复杂性难题,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显著优势。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入治理场景,“未诉先办”的北京经验将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具前瞻性的中国方案,最终绘就人本价值与技术理性交融的善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