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瑞(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副院长)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近期,成都师范学院以“导扬风化——成都历史廉洁人物荟”为主题,面向学校全体党员、师生开展了廉洁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秉持“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理念,深度挖掘成都历史人物的廉洁精神,创新性地策划并实施了以方志文化为载体的廉洁教育主题活动。
创新廉洁教育主题活动举办方式
内容创新:深耕地域文化,让“身边人”现身说法。活动打破常规课堂局限,组织师生成立专项小组,通过查阅地方志、历史文献、走访古迹、请教专家等方式,系统梳理从汉代至清与成都相关的廉洁人物及其事迹,如李冰治水为民、张咏清廉治蜀等,探索建立“成都历史廉洁人物资源库”。活动不仅讲述历史故事,更着重分析其廉洁品质的时代价值,如李冰的科学决策与公共精神、诸葛亮的忠诚担当与勤俭自律、赵抃的简易为政与清白传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形式创新:多元沉浸体验,变“被动听”为主动创作。一是开展“行走的廉洁课堂”,组织学生前往武侯祠、诸葛双忠祠等与廉洁人物相关的文化地标进行实地研学,在现场感受、聆听讲解中深化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二是组织开展廉洁人物故事会,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位廉洁人物,通过创作剧本、角色扮演、讲述故事等方式,生动还原历史场景,沉浸式体验人物经历和情感,深化价值认同。三是引导学生运用短视频、H5、动漫、海报等新媒体载体,创作廉洁文化新媒体产品,并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进行传播,扩大作品影响力。
模式创新:跨学科融合与第二课堂延伸。一是实现课程思政联动,将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四川历史与文化》等课程内容相结合,设置专题研讨、论文写作环节,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二是构建“研究阐释-学习体悟-创意转化-展示传播”的完整实践链条,最终成果以“成都历史廉洁人物荟”主题展览形式呈现,包括人物简介、事迹图文、学生创作的作品等,在校园内公开展出,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三是培养一支“廉洁文化宣传使者”志愿队伍,负责讲解、引导,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
高校开展特色廉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活动通过挖掘成都市先秦至清历代廉洁人物优秀事迹,举办廉洁文化展、廉洁人物故事讲座、廉洁家风文化调研等活动,特别是结合方志文化、诗歌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廉洁教育有机融合的做法,为高校开展特色廉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提升了廉洁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活动形式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度高,反馈积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对本土历史人物廉洁事迹的深入了解,学生增强了文化自豪感,更能深刻理解廉洁品质的珍贵及其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意义,廉洁意识显著增强。
拓展了廉洁教育的资源与载体。本次活动挖掘并利用了丰富的地方廉洁文化资源,为高校廉洁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本地教材和案例库,同时探索出了新媒体、实践研学、艺术创作等多元教育载体,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实现了廉洁教育与地域文化传承、专业学习、学生活动的有机融合。该活动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其他高校亦可借鉴此思路,挖掘本地本校廉洁文化资源,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实践教育活动,共同推动高校廉洁教育提质增效,培养清正廉洁的新时代青年。
本次“导扬风化——成都历史廉洁人物荟”廉洁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是一场生动的廉洁教育课,更产出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传承、可传播的实质性成果。
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本土廉洁文化教育资源库。系统性地挖掘、梳理并整合近20位与成都密切相关的历史廉洁人物(如李冰、诸葛亮、赵抃、张咏等)的典型事迹与精神内涵,形成《成都历史廉洁人物风范读本》(初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含人物简介、经典故事、现代启示等模块的初步读本框架和一个持续更新的电子资源库,为后续课程开发、学术研究及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产出一系列由学生主导创作的廉洁文化作品集。参加本次活动后,学生将学习感悟转化为创作动能,自主创作了廉洁文化主题作品。例如,短视频《修身明志,廉传千古—诸葛亮的家风故事》以短片形式再现诸葛亮清廉家风对诸葛瞻、诸葛尚的影响。这些作品形式新颖,有效传播了廉洁正能量,实现了廉洁教育在青年群体中的“破圈”传播。
策划一场高互动性的主题实践成果展览。在校园内成功举办了为期40天的文化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呈现了廉洁人物生平,吸引了校内数千名师生驻足观看,并设有“廉洁文化宣传使者”进行现场讲解,成为了一个互动式、沉浸式的校园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打造一支具备宣讲能力的教育骨干队伍。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和锤炼了一支约20人的学生骨干队伍。他们深入参与了从前期研究、中期创作到后期布展、讲解的全过程,对廉洁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宣讲热情。活动后,这支队伍已初步组建为学院“清风”宣讲团,计划持续开展面向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等的主题宣讲活动,使廉洁教育的效益持续发挥,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机制。
形成一份深度融合专业与思政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本次活动成功探索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史志资源与廉洁教育、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学院已初步形成一套成熟的实践教学方案,计划将此次活动的模式常态化、课程化,例如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设置“本土廉洁文化研究”实践模块,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为专业课程赋能思政教育提供了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