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艳波(贵州大学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思想之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首在以理想信念定心志、淬意志、昂斗志。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第一等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修“心”的起点,是一个人“知止”而后“为己”“克己”“成己”的前提。志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为我们的人生确立了终极意义和主线任务。人生若没有志的确立,生活就会迷茫,精神就会空虚。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除了具备政党的普遍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可以说,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的内在依据,是实现自身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因此,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意味着我们立志要以党的理想信念为自己的“人生第一等事”。只有明白了理想信念的崇高,并自觉坚守为之拼搏奉献的志向,认定其为自己的“人生第一等事”,共产党人才能不断用理想信念之光去驱散前进道路上的黑暗,才能让精神的能量爆发出来,让理想信念成为人生的定盘星,确保自己的“初心”如如不动、自作主宰。修炼共产党人“心学”,是立为人民服务之志,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心”,在开拓创新和真抓实干面前“有我”,在功名利禄和进退得失面前“无我”,在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面前“忘我”,始终以“有我”“无我”“忘我”的担当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事上磨炼”。王阳明曾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必定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坚定和实现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立志就意味着要为理想去拼搏、开拓,实现理想。因此,坚定的志向包含着要将理想变为现实、从“无”中创造出“有”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正是一批批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救亡图存的鸿鹄之志,才使新中国得以建立,使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现实。理想不是一朝一夕、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共产党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困难挑战,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这些年“打虎”“拍蝇”“猎狐”的反腐案例无不证实: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开始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站稳政治立场、经受各种考验、抵御各种诱惑的根本性和决定性因素。如果理想信念稍有不坚定,就会背离党性、丢失初心、削弱斗志,最终堕入歧途。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坚定并不意味着现在坚定,现在坚定并不意味着将来坚定。共产党人必须要在长期的修“心”实践中补足“精神之钙”,一辈子学习进步,一辈子改造提高,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事上磨炼”。坚定理想信念,必定要知行合一,必定要对党忠诚。党内之所以会出现“两面人”,就是因为他们的理想信念要么根本就没有树立,要么已经丧失。坚定理想信念,必定要有真正坚强的党性,坚强党性是对坚定理想信念的最好诠释。反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就是为共产党人加入拒腐防变的“心”材料。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这个“特殊材料”就是“心”材料,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所确立的人生志向。这个“心”材料不仅让共产党员在面对困难挑战时表现出坚强的决心与勇气,也让他们在面对腐蚀诱惑时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以坚定理想信念昂扬革命斗志,是共产党人的“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与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就能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满信心。这种坚定的信念,不仅是对理论的深刻认同,更是对实践的坚定执着和对事业的无限热忱。只有怀抱这种自信和热忱,深知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共产党人才能在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始终保持昂扬的革命斗志,不仅在思想上有着清醒的认识,更在行动上展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发扬斗争精神,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才能提高斗争本领,成为斗志昂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在面对惊涛骇浪的挑战时勇往直前,不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