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走进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前丁庄村,徽派民居与荷塘相映成趣,非遗高跷鼓点与新创村歌交响和鸣。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双链融合”——通过“非遗文化传承链+电商产业价值链”协同发展,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村党总支书记曹晋的直播间里,一款铺满北辰农民画的篮球引发抢购热潮。“非遗农民画遇上体育器材,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随着书记助理王若瑾中英文双语切换解说,这款单价266元的“非遗潮品”首播即售出50余只。作为北辰区级非遗项目,农民画传承人丰爱东将双口镇风土人情凝于笔端,与三力伟业联合设计的篮球、帆布包等文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从田间“飞”入全国家庭。
改变始于2024年7月。北辰区组织部门会同网信部门启动“红色电商培育计划”,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破解农产品销售瓶颈。前丁庄村2000亩富硒红薯率先试水转型,曹晋在镜头前徒手掰开流心烤薯的“沉浸式带货”,带动日成交量破万元,黄桃、杂粮粉等特色农产品同步热销,累计助农增收20余万元。
“手机已成新农具,流量化为新农资。”曹晋告诉记者,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如今形成“非遗文创+特色农产品”双线矩阵,直播间关注量突破9000人次。曾经闲置的垃圾坑变身“生态会客厅”,非遗工坊与电商基地比邻而建,村民既可参与农民画创作增收,也能接受直播技能培训。
北辰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北辰区正将“党支部+电商”的经验推广至9个镇,通过“党建链”串联“文化链”“产业链”,目前汇聚区域12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培育“乡村主播”30余人,带动10余个村集体增收。在这场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中,传统非遗与现代电商碰撞出的火花,正照亮更多村庄的共富之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林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