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邹艳辉(福建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红色书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历程中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记录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真挚情感、道德修养,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挖掘和激活红色书信的时代价值,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力量。
信以立志:铭记初心使命的历史之维
红色书信作为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特殊载体,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血火淬炼,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激情岁月,再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创新求索,每一封红色书信都构成理解党百余年奋进的微观切口,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载体。
革命烽火中的信仰坚守。红色书信是党史的真实映照,是先辈们革命的生动再现,如同一根纽带,连接过去与现在,让后人窥见时间深处的崇高信仰和炙热初心。在狱中,方志敏用生命书写“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炽热文字,镌刻出革命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用树皮、草纸记录行军见闻;解放前夕的渣滓洞中,革命者用烟盒纸书写绝笔信,寄语新中国美好前景。这些特殊的书信,构成中国革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彰显出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
建设年代里的奋斗史诗。红色书信既是个体生命体验的忠实记录,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集体记忆。石油前线,“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的朴素话语折射出广大建设者改天换地的热血豪迈;戈壁深处,“一切安好”的家书道出了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的荣光,东北垦区,“要把北大荒建成中华北大仓”写满了无数知青“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改革大潮中的思想见证。红色书信见证了改革前沿的思想火花,诉说着改革者的艰辛创业历程。深圳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奋进口号通过往来书信传遍大江南北;浦东开发开放的档案中,改革者的书信充满“大胆试、大胆闯”的锐气;三峡移民的往来家书里,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新时代,扶贫干部的驻村笔记中充盈着脱贫攻坚的实践智慧,“一带一路”建设者的越洋书信里架起了文明互鉴的桥梁。这些直指人心的文字记录着思想解放的艰难突破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擎画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壮锦。
信以载道:解锁精神密码的铸魂之维
红色书信是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更是精神基因的携带者与传播者,其独特的文本形态,是塑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和精神品格的重要载体。
红色书信凝结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绝命诗,将生命价值与主义信仰熔铸成震撼人心的精神符号;钱学森归国途中“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家书,重新定义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的感悟,赋予脱贫攻坚时代特质。从革命热情到建设激情,再到改革豪情,红色书信将共产主义信仰转化为实践图景,彰显初心使命的历史连续性和样态创新性,推动理想信念代际传承。
红色书信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红色书信通过特殊的历史语境建构起共产党人独特的价值坐标系。焦裕禄“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治好”的工作手记,刻画出人民公仆的价值基准;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用实践突破重新界定制度创新的价值维度;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日记,是爱国主义时代化的价值表达。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将价值坐标与时代命题有机结合,生发出新的价值形态,构建起“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价值伦理。
红色书信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江竹筠的狱中书信将肉体痛苦升华为精神力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雷锋在日记中通过日常行为的仪式化记录,锻造出平凡与伟大的精神范式;浦东建设者“站在地球仪旁思考问题”的改革手记,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时代气质;北斗团队“把指南针握在自己手中”的科研通信,赋予科技自立自强时代内涵。这些泛黄信笺、电子日志,变化的是书信的承载形态,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信以化人:汲取奋进力量的育人之维
红色书信是百余年党史的生动注脚,其独特感召力与穿透力,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和实践动能。
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坚定理想信念。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精神图谱是红色书信育人的核心所在。这种崇高的精神表现为深知革命道路艰险,毅然为之奋斗;表现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私奉献与无限忠诚,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个人一切。当代青年要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书信蕴含的崇高精神,自觉接受精神洗礼,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将革命先辈的高尚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内在动力。
以真挚的情感激励人,厚植精神品格。红色信笺,纸短情长。红色书信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表达出革命先辈对亲人、对同志、对人民的深厚情谊,成为激励青年精神成人的鲜活教材。广大青年要走进书信历史背景、走向书信人物心灵深处,以情感共鸣增进价值认同,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要从跨越时空的红色书信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活情感能量,厚植精神品格,在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中构建丰盈的精神世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以优良的作风感染人,锤炼实践本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不经风雨磨砺难以成大器。红色书信展现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永葆勤俭廉洁的优良作风,成为新时代青年提高道德修养的“营养剂”,亦成为增强实践能力的“催化剂”。物质条件优渥的当代青年,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提升精神境界、挺膺担当,勇于在逆境中奋起,敢于在困境中拼搏,努力在实践中下苦功夫、练就真本领,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