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在作风问题上,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抓作风问题就要积小胜为大胜,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具体遵循,是党员干部以良好形象立足立身立信的重要体现。
“抓小”是为了防止“由小及大”。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从小发展到大,从弱发展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很多不正之风往往寄生于细微行为之上,不起眼的时候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造成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做大。我们党狠抓作风建设,就是要从小事抓起、从小节严起。在细枝末节上严格约束,才能在大事上守住原则,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以来,中央纪委从2013年春节开始发布禁令,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等。此后每逢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禁令成为“规定动作”,而且真禁、真管,真通报、真处理。这些禁令看似禁的是一块月饼、一张贺卡、一份司空见惯的“小礼物”,其实是从管住党员干部的嘴和手开始,管住吃喝风、送礼风,管住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最终纠治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换来党风政风的面貌一新。
“抓小”是为了避免“因小失大”。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认识评价党的事业和党员干部,讲得最多的就是作风,印象最深的都是细节。群众在乎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特别是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特别是抓人民群众最反感、反映最强烈的切身问题。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不仅“打虎”“猎狐”,还抓那些损害老百姓血汗钱、治病钱、救命钱的“蝇贪蚁腐”;问责干部不仅问责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更惩治群众观念淡漠、宗旨意识弱化、政绩观扭曲等问题;时时处处用显微镜检视思想上的“细菌”,及时用微创镜治疗党员干部作风上的“小毛病”,防止小病拖成大病、群众厌恶的小问题演变成影响干群关系、动摇执政根基的大祸害。
“抓小”是为了“积小胜为大胜”。中央八项规定出台10多年来,作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反弹、变异现象,不少“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玩起“障眼法”。一些不良习俗根深蒂固、无孔不入,很容易给党员干部带来不良影响;更有干部侥幸心理日盛,认为偶尔吃一次喝一次没什么,接受点小恩小惠没什么,时间一久,便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前功尽弃。作风建设从来都不是“高空作业”,更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拿出“滴水穿石”的恒心和信念,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现象一个现象纠治,不断释放“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信号,让全党全社会感受到党中央的决心,才能不断以小事小节上的“小胜”赢得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胜”。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党就更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意识,从小事小节上规范言行,在一点一滴中锤炼修养,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能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检验,持续擦亮新时代共产党人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田玉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