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体组工干部:校准作风建设永恒课题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全体组工干部:校准作风建设永恒课题

来源:千龙网2025-03-31 10:38

  作者:谭佳豪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载,激荡出新时代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浩荡长风。站在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是纠治“四风”顽疾的治本之策,更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战略工程。组工干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先锋队”,须以更高站位把握作风建设规律,将学习教育作为祛除思想积弊的“手术刀”、校准政治坐标的“指南针”、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推动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融入血脉、化为自觉。

  以思想淬炼夯实政治根基,把“常修课”变成“终身课”。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思想上的松懈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仍存在“松劲歇脚”的懈怠心态、“隐形变异”的侥幸心理,其根源在于对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解不深、政治内涵把握不透。必须将学习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核心工程,构建“原文精读+案例警示+研讨深化”三维学习体系,既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作风建设的历史逻辑,又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领会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更从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把握正风肃纪的实践逻辑。通过常扫思想灰尘、常补精神之钙,让“铁规矩”真正成为“心自觉”。

  以知行合一深化实践转化,让“纸上规”化为“身上则”。作风建设不能止步于“学过了”“记下了”,关键要在“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升华。组工干部既要当好学习者,更要做好践行者,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选人用人、干部监督、基层党建各环节。在干部考察中增设作风“体检项”,在教育培训中开设纪律“必修课”,在考核评价中提高廉政“权重分”,推动形成“学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的良性循环。特别要聚焦调查研究、文风会风、公务接待等易发问题领域,构建“制度+科技+文化”立体监督网,用精准化、常态化的约束机制,把“不能”的防线织得更密,让“不想”的自觉扎得更深。

  以制度创新构建长效机制,使“攻坚战”转为“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警惕“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组工系统要发挥制度建设的专业优势,推动建立“动态评估—靶向提升—成果固化”的闭环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党员干部作风表现规律,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完善制度供给;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建立作风建设电子档案,实现教育提醒、监督检查、整改落实全流程留痕;将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党建考核体系,形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的工作格局。唯有如此,方能将“治标”成果转化为“治本”成效,让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生命力在制度创新中持续迸发。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面对作风建设这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政治大考,组工干部当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把学习教育作为祛病强身的“政治疫苗”、干事创业的“作风引擎”,推动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注入不竭动力。(谭佳豪)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