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进湖南一师: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脉动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走进湖南一师: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脉动

来源:学习时报2025-01-22 11:26

  作者:罗成翼

  湘江之滨,岳麓之南,热闹繁华的书院路上,坐落着一所绿树掩映、典雅静谧的高等学府,它就是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强调,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

  一师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之一。“红色”是它的精神徽记,更是它的血脉基因。建校以来,它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栋梁之材,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民族传承着一脉脉红色基因,传唱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壮歌。

  一座书院传承湖湘文脉。1161年,理学大师张栻于长沙城南妙高峰下创设城南书院,千年文脉由此发端。

  书院成立之初,为救时代之困与教育之弊,张栻反对汲汲于科举利禄的功利之学,也摒弃沉湎于辞章小道的陈腐之学,而是全力引导学子仁民爱物、知行互发,成传道济民之才。

  1167年,朱熹由闽入湘,与张栻在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之间问道论学,“潭州嘉会”给中国学术史留下了一段佳话。反复切磋与多次论辩中,张栻学说的内涵与特质日渐明晰,致知应当求实、求学在于实用的认知,让他与众多理学流派迥然有别。随着张栻思想影响的不断扩大,湖湘学派得以形成,“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也成为城南书院的教化初心。

  朝代更迭,书院虽几经兴废,但“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主张,始终是城南书院秉持的办学要义。陈本钦、孙鼎臣、何绍基、王先谦等名士曾在此担任主讲或山长,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张百熙等曾在此求学或藏修,一时英才辈出,蔚为大观。

  清末以来,风雨如晦。学子中陈天华为唤醒民众蹈海殉国,黄兴为走向共和披肝沥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求索精神成就着学校厚重的历史,更蕴蓄着蜕变的力量。

  一片沃土播下革命火种。1903年,城南书院改立湖南师范馆,开启了湖南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现代与传统相融,新知与旧学交汇,学校声名远播,被称为“湖南亚高学府”。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等名师在此任教,蔡元培、杜威、罗素等大家来此讲学,可谓名师荟萃、群贤毕至。

  时代动荡中,一师发展迎来了新的纪元。1913年走出乡关的毛泽东来到了这里,他与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李达、谢觉哉等师友一道,一面胸怀天下,为光明自由积极斗争;一面放眼世界,为挽救民族危亡求索真理。在纷繁思潮和众多学说中,他选定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生指南和崇高信仰,也实现了由爱国学生向无产阶级革命家、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在青年毛泽东的引领下,一师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新民学会,组织文化书社,开办工人夜校,创建共产主义小组,筹划召开中共一大……前有先驱、后有来者。一师先后涌现了280多名革命家和烈士,他们用青春求得正道,用鲜血彪炳史册,铸就了一师最为鲜亮的红色基因。

  一师百年,是百年教育史,更是百年革命史。先辈们的爱国精神、革命情怀、崇高理想、坚贞信念……成为学校的生命底色,更为后世留下了一座不可多得的育人“富矿”,它引领、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1950年,毛泽东在为一师题写校训时,郑重地写下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勉励师生时刻铭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取向。

  一颗初心培育民族复兴栋梁。“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师的重要指示。走进一师,丽泽苑、明道苑、大礼堂、八班教室、工人夜校……一处处红色旧址,一个个红色故事,见证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峥嵘岁月,也砥砺着学子们在民族复兴大道上不负韶华、奋发有为。为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一师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校本红色育人资源优势,全面延伸教育半径,拓展教学时空,不断将红色育人的生动实践推上新高度。学校构建出红色场馆育人、校史育人、红色游学育人、研究育人、艺术育人、环境育人“六位一体”的红色育人体系,探索出“馆课一体化”沉浸式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相统一,打造出“大思政”育人“大课堂”。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子中也涌现出一批模范先进人物,更是让“红色文化”在祖国大地绽放出时代芳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新时代的一师,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用好红色文化“营养剂”,打造红色育人“强磁场”,更多更好地培养能够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而努力奋斗!(罗成翼)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