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宇鑫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实践证明,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政党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要锚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让人才放开手脚,释放聪明才智,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以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耐心定力,让人才放开“试错”手脚。人才评价体系对人才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挥棒”作用,目前,部分人才出现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式研究等不良风气,甚至出现科研行为不端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到不科学、不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的影响。应当看到,核心技术攻关绝非朝夕之事,重大创新成果往往都是在“十年磨一剑”的久久为功、经年累月的克难前行中实现的,如果以追求“成果数量”“快出成果”为导向,就会违背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产生很多“快餐式成果”“短平快项目”。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既不拔苗助长,又不论资排辈,在“大胆使用”的同时通过技术指导和风险管控进行“小心把关”,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厚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让人才心为旁骛、放开手脚潜心科研。
以做好“松绑减负”,助力“轻装长跑”的管理机制,让人才放开“创新”手脚。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背景下,革除科研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也尤为重要。然而当前部分人才难于从表格填报、经费报销、职称评审、项目检查等“沼泽”中脱身,出现“人围绕着经费转”“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等不良风气,使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研究,创新性研究的实质投入难免大打折扣。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要建立让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的保障机制,努力为人才松绑、减负、降压。要通过“清单化”全面梳理松绑减负事项,在管理上多做减法,服务上多做加法,让人才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和精力做学问、搞科研。要通过科技赋能和流程优化等,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切实把人才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助力人才在科研攻关路上轻装长跑。
以涵养“人才生态”,打造“暖心港湾”的服务保障,让人才放开“干事”手脚。人才之树欲常青,肥沃土壤不可缺。近年来,各地通过人才落户、住房安居、医疗服务、配偶随迁等政策厚待人才、服务人才,使人才的急难愁盼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然而,服务保障人才绝非“一事一时”,应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打造好服务人才的“暖心港湾”,让人才全心全意干事,减少后顾之忧。要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政策。要大力推行经费“包干制”,由领军型人才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开展更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科研工作。要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让各类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推动形成人才活力迸发的工作局面。要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联系的主动性,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让人才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李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