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孙才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广大干部作为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不仅要有改革的意愿,更要有改革的能力。为此,要健全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干部选育管用全生命周期体系,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进一步担当作为。
高站位“选”。“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把干部选拔出来?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下功夫研究了。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中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仅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也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应抓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个关键点和着力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落到实处。根据属地实际,加强干部、公务员专业能力结构分析,围绕高素质专业化来选,坚持个体强整体优、结构服从功能,注重年龄、经历、专业、性格等方面合理搭配,选拔学历和能力俱佳的干部、实干和创新兼顾的干部,努力将个体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
高质量“育”。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当前,干部队伍不同程度上仍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需要围绕改革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段”“理论+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不断增强干部改革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首位,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干部教育培训重在取得实效,“做了”和“做好了”、“做了”和“解决了”不一样,不但要增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更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回访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紧扣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训、研、用”融合,推动培训成果为领导决策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高标准“管”。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仍有不少干部存在违反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干部出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但也反映出管理监督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必须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到哪里,干部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干部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要自觉把干部监督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认识和把握,不断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干部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更不能脱离实际,需要树牢系统观念,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坚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强化担当作为、纪律作风、选人用人和巡视巡察整改监督为重点,加强工作融合和力量整合,强化监督力量协同联动,全面提升干部监督工作质效,坚持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高水平“用”。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组织人事部门需着眼未来5至10年乃至更长远发展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谋划、动态分析研判,提高干部配备“精准度”,构建干部使用从专业到综合到更专业、更综合的路径,持续增强整体功能。干部之道,贵在用之,干部只有用起来才是生产力,用得好才有创新力。需要为干部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多“压担子”“铺路子”“架梯子”,以各种方式让干部的聪明才智和区域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革实践中发现、培养和检验干部,旗帜鲜明地对优秀干部大胆使用、充分支持。干部交流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成长的规律。要建立完善干部跨领域交流机制,探索建立干部分级分类组团式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推进组间交流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交流,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干部交流格局。还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明晰干部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和免责清单,让实干担当的“改革先锋”有为有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推动形成干部在推进改革事业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让他们在改革浪潮中大显身手、贡献智慧。(孙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