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雪域高原永不忘,“两路”精神放光芒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雪域高原永不忘,“两路”精神放光芒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12-25 10:11

  70年前的今天,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份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近11万“筑路大军”舍生忘死、艰苦奋斗,在“世界屋脊”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于实现了这一历史性壮举。

  在这两条“天路”开建之前,在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只能依靠驿道、溜索、皮筏子等原始交通方式,跋涉于崇山峻岭、大河冰川之间,以人背畜驮的方式运输物资。“两路”的完工,彻底改变了雪域高原的封闭旧貌,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年那些筑路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与毅力,加上之后数十年里,几代人养路、护路,始终不改初心的坚守,共同彰显了一种崇高的精神风尚与行为范式,淬炼出历久弥新的“两路”精神。

  2014年,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而言,“两路”精神不仅是一段伟大征程留下的历史回响,也是强劲有力的精神支撑与动力源泉。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考验,广大青年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两路”精神的具体内涵,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和磅礴力量,以此激发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不竭动力。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路”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英雄气概。回望当年,是无数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撑起了川藏、青藏公路这两条“生命线”。在青藏公路修进昆仑山时,慕生忠将军对身边的同志说:“假如我死在青藏线上,就把我埋在这里”;雀儿山工地上,年仅25岁的张福林在爆破中不幸被巨石砸中,牺牲前还叮嘱战友为他再交一次党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不尽、道不完。在“两路”建设中,3000多名烈士英勇捐躯,但是,他们从未惧怕过艰辛或是死亡,也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与付出,雪域高原才能“换了人间”。只有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才能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两路”精神是一种不懈奋斗、勇于担当的无私品格。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条件之险恶、作业环境之艰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这些客观困难没能挡住“两路”的建设者。在没有一张完整地图,也没有任何地质水文资料的情况下,“筑路大军”硬是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非凡气魄,一路通山脉、跨波涛、越冻土、穿森林。这种讲奋斗、讲付出、讲实干的品格代代相传,鼓舞了无数后来的“两路”人。“海拔5000米,气温-30℃,开水沸点70℃,我们的士气100℃。”时至今日,川藏、青藏公路建设者和养路工的感言,仍绽放着耀眼的人性光芒。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也应本着这样的拼搏意志与奉献精神,为时代赋予的使命履职尽责、挺膺担当。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两路”精神体现了坚持军民团结、坚持各民族共同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两路”修筑过程中,中央要求进藏部队“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要避免物价上涨引起波动,不能向群众大量采购粮食,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为此,进藏的十八军不惜用高价购买闲置荒地进行耕种,没有肥料,全军就在拉萨大街小巷清扫和搜集畜粪垃圾。川、青、藏省区群众受到感召,也积极参与到筑路事业当中,来自四川甘孜州的6000头牦牛成为第一批支援物资,1.7万名藏族同胞为川藏、青藏公路的建设挥洒了青春与热血。“两路”的修通和后续改善,如同长长的哈达,将各族同胞的心系得更紧。

  七秩春秋织锦绣,雪域高原绽芳华。今日之西藏,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33万公里。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两路”沿线群众正以各种各样的奋斗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路”精神重要批示10周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还当从“两路”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扛起属于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当先锋、挑大梁,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