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陕西省延安市南沟村脱贫致富“三部曲”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建动态 > 正文

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陕西省延安市南沟村脱贫致富“三部曲”

来源:学习时报2024-09-26 11:36

  作者:储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刘杰、崔苗(陕西省延安市委党校)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考察时称赞道。这充分肯定了南沟村脱贫致富的实践探索。南沟村与张思德牺牲地石峡峪地界相搭、互为邻里,土地面积为24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45户1009人,有党员35名,是一个典型的拐沟村。近年来,南沟村抢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机遇,主动求变解“三难”,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成功实现“三赢”,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南沟路径”,由一个省级贫困村嬗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建强支部解“三难”,从灾后重建到涅槃重生

  十年前,南沟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面临“三难”——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村里基础条件薄弱,只有两三米宽的一条土路,村民走起路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打电话需要爬到半山腰才有微弱信号,通信不便。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村民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土地大多弃耕撂荒,村集体经济是“空壳子”。

  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南沟村大部分窑洞严重受损,少数窑洞就地坍塌,灾后重建工作极度艰难,整个村子一度陷入困境,这对于原本就贫困的南沟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困境,南沟村要变,怎么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群众对此深有感触。‘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2014年,南沟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与帮助下,进行换届选举,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雨灾后是南沟村最为困难的时候,村里专门请回共产党员、致富能人张润生。他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抛开外边的生意,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返乡不久,张润生被推选为南沟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被评为全区优秀党支部书记、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陕西省劳动模范等。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新的支部班子建起来了,摆在面前的第一件难事就是灾后重建。南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盖房子、修道路、建产业、办企业等,党员自发组建张思德便民服务队,大力发扬张思德精神,自愿为群众服务。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老百姓拿不出足够的钱盖房子。这时,国家灾后重建政策让村民看到希望,政府提供了相应配套资金。2014年底,全村39户村民的住房全部建成,解了燃眉之急。村民深刻感受到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切身体会到村集体的力量,党支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支部说话有人听了,村上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张润生欣慰地说。

  在党支部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南沟村积极破解“三难”,在灾后重建中实现涅槃重生。但是,贫困的帽子依然没有摘。南沟村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区委深化“三有三创”(即“镇(街)有服务体系,创建服务型党委;支部有集体经济,创争发展型支部;党员有服务岗位,深化示范型党员)工作制度的部署要求,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南沟村是“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在创建“发展型支部”中注重村企联手,确立“支部+合作社+企业+群众”的联农带农发展新机制,深入推进“思路联商、阵地联建、活动联创、党员联帮、发展联动”的“五联共建”模式,通过整合土地、劳动力、生态资源要素,探索出村企联建、飞地经济、光伏增收、果树认养发展模式,使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实质性转变。与此同时,实行活动联办,创树“示范型党员”。村党支部评选出5名“示范型党员”,张忠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昔日的贫困户,如今的村委会副主任。早年父亲因意外去世,之后妻子患慢性肾炎,张忠的家庭陷入贫困。他靠发展苹果产业率先脱贫,被评为“脱贫致富之星”。2018年,张忠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他表示:“不管有多难,我都会带领大家伙儿发家致富。”他积极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总之,南沟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推进“三变”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南沟村随之迎来发展中的分水岭,村党支部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坚持“村企共建、合作双赢”理念,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资源变资产,激活沉睡资源。南沟村土地资源丰富,但因土地零散、质量差、效益低,大多撂荒弃耕。在村党支部带领下,组建了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全村除村民宅基地、老果树地之外的22500亩撂荒地、沟洼地、滩涂地、山林地等闲置低效土地确权入股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置了土地、人口、村集体、扶贫4种股权,合作社将土地资源和政府投资项目形成的资产量化折股,共同建设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公司每年给合作社固定分红,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给群众分红。南沟村按照“村出土地、公司投资、项目引领”的模式,通过资源整合量化,在激活沉睡资源的同时,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打开突破口。

  资金变股金,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由于思想观念保守,不少村民有钱也不愿意入股。为了提高扶贫资金的收益率和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2018年村党支部顺势而为,组建安塞格桑花谷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资金70万元,包括45户贫困群众45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村集体25万元资金。合作社与南沟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旅游扶贫停车场,合作社和群众按股分红、保本保息、收入托底。

  农民变股东,拓宽增收渠道。2015年,南沟村72户206人以1060亩土地入股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起了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群众持49%股权,果园收益前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收益后净利润按股份比例进行分红。在建设前期,农民以土地的方式入股,成为股东。在景区建成后,农民又成为产业工人,建立了企业、合作社、村民三者良好的收益链接机制。

  南沟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变”改革。2018年,南沟村“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00元,退出贫困村序列。脱贫攻坚既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一场拼搏,又是一次精神奋进。

  努力实现“三赢”,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三变”改革激发了南沟村资源要素的活力。村党支部按照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全面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企业发展三方互惠共赢局面。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安塞区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土层深厚,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是苹果最佳优生带,具有种植苹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20世纪80年代,南沟村的村民就曾尝试种植苹果,但由于信息不发达、交通闭塞、技术落后,难以形成效益。

  “三变”改革完成后,村合作社与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矮化密植示范果园,栽种了“秦脆”“瑞雪”“烟富10”等新品种。在各级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通过筑水坝发展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有效解决了缺水及肥力问题;引入果园绿肥豆菜轮茬技术,实现了以地养地、秋雨春用和山地果园产能提升;大面积铺设防雹网,可以有效应对极端天气,降低苹果生长的自然风险;推广果园机械化修剪、无人机打药、选果生产线等先进设备,确保苹果稳产增产。合作社矮化密植园的高标准管理也带动当地村民的2100亩果园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科技赋能才能确保苹果产业提质增效。2018年南沟村苹果获得国家有机认证,销往全国40多个城市。2023年南沟村苹果销售收入1620万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苹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致富产业。

  65岁的刘润喜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种土豆和玉米,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在政府的号召下,他在自家的地里种了苹果,去年仅苹果一项收入就达到10万元。刘润喜高兴地说:“种下的苹果不愁卖,在地里采摘下来就被果商买走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给予高度肯定:“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农文旅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苹果产业初具规模促进了南沟村文旅产业发展。2017年由村民参股入股南沟生态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近年来,依托景区内的花样迷宫、沙地摩托车、休闲垂钓园、小木屋生态酒店等一批旅游项目,南沟村先后举办了郁金香与樱花节、樱桃采摘节、苹果采摘节、夜间灯光秀、篝火晚会等活动,拉长旅游消费周期,提升乡村旅游品质。2023年南沟村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如今南沟的发展势头正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积极创新形式,确保景区月月有活动。”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艳说。

  将南沟村生态农业示范园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黄土风情文化、自然绿色生态文化”为主题打造了研学旅游的新业态。土生土长的农民当起了农艺讲师,一些有才艺的村民成为剪纸、民歌课堂的助教。当过民办教师的赵永东以农艺讲师的“新身份”给前来参加劳动研学的同学们讲授农耕文化和农田劳作技巧。“让孩子们知道粮食从哪里来,感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这样的研学很有意义。”赵永东说。近年来,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延安)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园区制定了规范高效的接待工作流程,组建了以驻村干部、农业专家为专(兼)职主讲人的专业接待团队。南沟村累计教育培训学员已达12万人次。

  产业链的延伸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目前园区可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80多个,每天固定用工105人,人均年增收近万元,在满足南沟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大幅带动了周边劳动力的就业。随着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村民们做起了电商,办起了农家乐、小卖部、垂钓烧烤等,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既然在家门口就能挣着钱,谁又愿意漂泊在外呢?”张忠感慨地说。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南沟村党支部不断推进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使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教育成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1500元,村集体经济由0收入增长到2023年的63万元。南沟村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验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

  落实富民政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南沟村先后实施了塞北牧场步道改造、环线道路硬化和景区景观改造项目,南沟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湫滩子村民小组道路硬化,修建了小南沟村民小组过水桥,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困难问题;以坡耕地、淤地坝、林草种植为主,累计完成了14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南沟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村民李维云说道:“柏油马路通在了家门口,吃上放心水,环境也好了,进城更方便了,娃娃们都到城里上学了,村上有了卫生室,有病住院国家还给报销了,土窑洞不住了,都住新房了,年年有分红,年年有增收,家里有了存款,媳妇好娶了,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培育乡风文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乡风文明是乡村全面振兴之魂。加强对农村移风易俗的引导和宣传,转变农民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领。南沟村以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通过“习语”广播室和政策“小喇叭”,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组建乡风文明议事会,通过开展“身边好人示范”“老支书说事”“村民评理”等活动,让老支书、老党员、身边好人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使向上向善、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良好风气得到广泛弘扬。村里每年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好青年”等身边的榜样评选表彰活动。经常性开展民歌、剪纸、绘画表演、读书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明显的转变,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考察时指出,“过去陕北老乡们修梯田、种庄稼,面朝黄土背朝天,抡起老锄头干活,广种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老乡们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医保,生活越来越好。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南沟村,成为这座村庄华丽蜕变的见证者。从“三难”到“三变”再到“三赢”,南沟村打了一场翻身仗。今日的南沟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村支书张润生说:“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安塞是张思德同志的牺牲地,我们南沟村的党员干部要把张思德精神传承下去,主动担当作为,把家乡建设好、发展好,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