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彩虹(沈阳工程学院)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必要举措,对大学生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系列理论成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价值观念和具体方法等方面一脉相承,具有诸多共通之处。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对传统文化自身的接续更新,也更有助于提升育人实效。
一方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可以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且优质的理论资源和精神力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育人效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透过宏大的历史视角讲述民族精神的延续和价值理念的传承,以及新时代以来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与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内容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历史讲授法。第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案例,把握规律,以史为鉴;第三,运用史实资料,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帮助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本质,从而进行系统的批判,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增加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与文学艺术素材,能够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层次给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理论来源,从而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激发思政课创新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第一,明确“融入”的目标导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其中包含了一些核心观念,如儒家的“仁”道、“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术”“势”,墨子的“兼爱”“尚贤”,管子的治国论等,多种思想各领风骚,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其中又包含了非常多共有的观念如“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等,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和平性。充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课,才能真正有效融入思政课,培养具有远大理想,胸怀家国天下,敢于担当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作为“必要动作”,进行统一要求、统筹“融入”标准、整合“融入”内容、建立“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提高融入度和系统性。
第二,培养“融入”的师资队伍。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思政教师自觉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尤其是精准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代表达,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要适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相关学习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究等活动,给予思政课教师学习和研讨的机会,提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操能力。
第三,厘清“融入”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目前高校本科生思政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厘清“融入”知识重点,有助于提高“融入”的系统性、整体性,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讲“规律”,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对比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德行”,在“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章节中,需要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作为依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历史”,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历史,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诠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更精准全面地表达思想体系的内容,增加广大学生的喜爱和认同,从而将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善用“融入”的方式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相衔接,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相匹配。首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环节,如在讲授新思想课前,可以加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互动环节,让学生解读用典原文,阐释当代意义,讲述青年价值,既增加了课程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又能让学生全方位理解理论核心要义。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方法。历史讲述法是思政课说“理”的重要方式方法。以大历史观研究视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分辨是非,总结梳理中华民族历史文脉、道德传统、精神基因,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第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虽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日益丰富,但高校仍应积极开发基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解和价值认同,更好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哪里来,增加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进一步明确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
(本文为沈阳工程学院2023年度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计划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