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了“童心”的呼唤——专访西藏妇儿医院院长王涛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员风采 > 正文

为了“童心”的呼唤——专访西藏妇儿医院院长王涛

来源:人民日报《环球人物》2024-07-15 14:44

  王涛在西藏妇儿医院住院楼,墙上贴着小患者们画的画。

  自从来了西藏,王涛的发际线似乎高了起来。每到凌晨一两点钟,彻底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他才能睡个踏实觉。

  “人在轻度缺氧的状态下,不太容易入睡。”不想叫苦叫累,他用医学常识给自己打掩护。今年4月,身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华西二院)儿童心脏中心医生的他,主动请缨到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西藏妇儿医院)工作,开启了为期3年的援藏之旅。

  “西藏妇儿医院于2016年10月在拉萨柳梧新区开工建设,2020年10月投入试运行。这是自治区首家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妇幼保健机构。2021年8月,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援藏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卫健委与华西二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自此,华西二院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接过了医院的建设管理任务,开始整建制地派出专家团队入驻。这是自治区妇幼保健事业的崭新开始。”王涛向《环球人物》记者介绍道。

  采访在院长办公室进行,没说几句话,就来了两名工作人员汇报情况,等着王涛拿主意。偌大一个医院,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都要经他这个院长的手,压力可想而知。好在这位儿科医生脾气出奇的好,说起话来温文尔雅,碰到需要解释的事情时,耐心十足。

  “我和西藏有一段漫长的缘分。”王涛还记得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进行义诊的那段日子,给年轻的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医疗条件很艰苦,看着那些孩子,我深感医生不能只坐在诊室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

  尽可能避免悲剧重演

  在西藏,有一家能够覆盖全区的综合性妇幼保健机构有多重要?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王涛痛心地向记者讲起一件事。

  2023年,一名孕妇难产大出血,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力量薄弱,处理不了。救护车立马拉着孕妇转到市医院,谁知,市医院平时都是顺产的产妇,压根没见过这种情况。于是,救护车又一路奔驰开到省会拉萨,孩子被引产出来,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成了死胎。孕妇也因大出血抢救无效去世。

  “从患者出现紧急情况到最后抢救失败,中间经历了14个小时,如果及时研判,由顺产转剖宫产,从死神手里救下患者不算难事。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医疗转诊救治流程不畅、相应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致使悲剧出现。作为医生,眼见这样的例子发生,很难无动于衷。”王涛说。

  尽可能避免悲剧重演,是王涛朴素的初心。来到西藏妇儿医院后,他立即带领华西二院援藏团队建章立制,踏踏实实地打基础。

  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现在是建设初期,医院约有460名员工。除了华西二院派驻的骨干力量,还有拉萨市妇幼保健院合并过来的130余人,同时我们又新招了一批人,都是逢进必考。”不同于内地名校毕业、万里挑一的医疗人才选拔,西藏当地人才基础薄弱,毕业于本地职校、卫校的年轻医护人员,许多人都还没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不能坐诊,不能主刀,谈何培养?“这也急不来,没有证就考呗。”王涛缓缓地说。

  于是,西藏妇儿医院出现一道独特的景观——一到晚上6点,四楼、五楼的会议室便坐满了医护人员,大家一直学到晚上9点多,有时饭都忘了吃。“就像在学校上晚自习,但不是让他们自学。我们有‘师带徒’机制,师父是来自华西二院的援藏专家。按规定,师父要让徒弟在第一年打好基础,能够独立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第二年在科研上有所发展,写一篇质量过关的专业学术论文;第三年必须达到各项出师标准。如果没达到,作为师父会被取消年底评优资格。”王涛少有地严肃起来。

  团队建设也是一大难题。为此,王涛想了不少办法,包括自己带头领着队伍真刀真枪地干。他十分擅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手术,这也是华西二院的金字招牌。就在今年6月,妇儿医院正式授牌成为“西藏自治区0—18岁儿童先心病区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华西儿童血管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远程会诊中心西藏分中心”。

  “想要成功做成一台先心病介入手术,团队至关重要。从诊断到治疗,涉及影像、麻醉、手术、监护等全链条,各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支撑。”可西藏不比成都,能做成吗?

  王涛没有犹豫,于今年4月底牵头成立了手术管理小组。从术前准备工作到术中医护人员的餐食,再到术后患者的管理、随访,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人后,西藏妇儿医院第一台先心病介入手术开始了。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圆满完成,“整个团队合作得非常好”。第一批患者还没出院,紧随其后的30台手术就安排上了,“这几乎是全区一年的工作量”。

  “第二轮手术开始前,很多一线的年轻医生就来找我,主动要求上手术台。他们说以前在儿科,平时就看看感冒发烧,很多人觉得没劲。这次练兵后,像看见了光,找到了职业奋斗方向。”王涛看好这些年轻人,“团队的成长速度很快,不排除其中的某些人未来转个亚专科,做好做精,成为这里的学科带头人。”

  “说起援藏工作,我们常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眼前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不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吗?相信不久的将来,西藏的普通百姓一定能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的妇幼保健服务。”

  王涛(右一站立者)在查房。

  “注定要再来的地方”

  王涛和西藏这片土地的缘分,早在10年前就结下了。他本是陕西人,18岁考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08年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华西二院工作。在天府之国,他立业成家,妻子也是名医生。

  直到2014年,王涛的职业生涯泛起一丝涟漪。国家卫健委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儿童先心病筛查项目,旨在推广筛查适宜技术,尽早发现患儿并及时诊疗。因地理环境原因,西藏自治区的患病率高出内地不少。西藏人民医院联系到华西二院,双方合作,联合开展了自治区的筛查工作,王涛就在此次筛查队伍中。

  “第一次到西藏,对于高原反应,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他回忆。等到了那曲,在海拔4700米的一个村子里,他和同事开始出现剧烈不适——头晕、气喘、走不动路,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谁也不想拖累队伍,没有一个人要求停下。“我们是6月初去的,那曲还在下雪。团队待了半个多月,一共筛查出80多个先心病患儿。”

  10年后,当听说华西二院要对口援建西藏妇儿医院的消息时,王涛毫不犹豫报了名。“我感觉这里是我注定要再来的地方。妻子很支持我,两个儿子听说爸爸要去高原了,比我还兴奋。”

  王涛十分重视基层诊疗活动。西藏妇儿医院会定期到全区的村镇,卫生院开展儿科、妇科、遗传医学科、生殖医学科等方面的义诊。一些地方由于长时间不与外界接触,这里的孩子们无法用常规的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进行检查诊断。

  “他们看不懂表上的示意图,不知道香蕉、苹果是什么。我们就得把这些量表本土化处理,比如糌粑、甜茶、虫草,他们都认识。目前,重新设计的量表已经在快马加鞭赶制了。”

  “从一名儿科医生走上管理岗位,走到援藏一线,能有机会给这里的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医疗条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困难都不算什么。”王涛笑着说。

  永远的第二故乡

  《环球人物》:对口援建西藏妇儿医院的任务为什么会交到华西二院手上?

  王涛:具体是这样的。2019年,国家确定了一批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单位,就是说它可以输出力量帮扶其他地方医疗机构的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华西二院就在这批名单里。等到2022年,西藏妇儿医院被纳入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西藏自治区政府就和华西二院、川大积极沟通,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

  地理位置上的近水楼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专业对口,华西二院是以妇产、儿童卫生健康为特色的专科医疗机构,是国家卫健委直属的唯一一家妇产儿童专科医院,处于全国顶尖水平。西南地区的老百姓都认这块招牌。记得有一回去山区义诊,有的藏族老人忌讳孩子被抽血,但得知我们是华西二院的医生后,都主动过来配合检查。

  2024年7月9日,王涛在自治区山南市结巴乡卫生院巡诊。

  《环球人物》:今年是“对口援藏”政策实施30周年,西藏自治区各项事业都有了崭新发展,目前的妇幼保健工作重点有何变化?

  王涛:以前西藏自治区缺乏强有力的妇幼保健体系,很多患了大病、重病的妇女儿童只能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去看病,很辛苦。长途奔波不说,到了内地,有些人语言不通,和医生没法交流,还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以前,我见过不少患者家属不会用手机软件订宾馆,来了以后就住在医院楼道里,铺一块木板,垫一层纸,睡一晚上。

  西藏妇儿医院的外形像一条哈达。

  现在这里的群众看病基本不花钱,政府的报销比例很高,即使去外省就医也可以异地报销。当然,我们更加希望患者能留在区内救治,这有利于提高自治区整体的医疗水平,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时期对我们妇幼健康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要从原来的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妇女儿童能够健康存活之外,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华西二院团队在西藏妇儿医院实践全周期管理,不是说你这一刀开了就把这个人放走了,而是要把孩童的全发育周期和女性的全生命周期纳入医疗服务全流程中,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新时代援藏工作的题中之义。

  《环球人物》:作为院长,您心里有没有一幅西藏妇儿医院的发展蓝图?

  王涛:如果我们从高空俯瞰西藏妇儿医院,会发现它的形状像条哈达,这是我们的一期项目。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把业务量做起来,现在设计了650张床位,预计3到5年内全部投入使用。同时,医院还要进行重点学科建设,要争取在明后年参评三甲医院。二期扩建项目今年年底之前也要开工,预计在2026年建成。

  转眼间,我已经当了16年儿科医生。现在每天查房的时候,看着这里的孩子一点点好起来,我感到自己的援藏工作特别有意义。最近总觉得3年援藏期限好像不够用,到时候如果需要,我会选择继续留下来,这里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