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热解读|从总书记考察的这所学校看教育版“山海情”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热解读|从总书记考察的这所学校看教育版“山海情”

来源:央视网2024-06-21 10:36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元朔山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坐落于此,红墙黑顶的建筑群,大气别致。

  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这所中学看望老师和同学们。他先后走进食堂、宿舍、教室,关心学生们的饮食、住宿、学习……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情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当地教育工作曾深陷区域教育“发展之困”。

  “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不少,但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作用发挥。就拿操场来说,暴晒加上极冷,刚建好没几年就变得坑坑洼洼。”“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别说老师,光厨师和保安一年都能换好几茬!”果洛州教育局局长回忆道。

  东西协作,双向奔赴。

  为解决当地农牧区孩子上学难问题,在上海市的援助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于2017年7月21日在西宁破土动工,2019年9月1日正式开学。

  标准化操场、多媒体教室、宽敞整洁的食堂和宿舍,还有图书馆、科技屋……从此,地处高海拔地区的果洛州在西宁有了自己的学校,果洛的学子们也有了一个安心学习的“新家”。

  目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已实现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学校组织师生们每年赴上海、江苏研学,开展“同上一堂课”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一所中学,连接两地,点亮孩子们的梦想。这正是“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成效的显现。

  20多年前,在教育部的统筹推动下,我国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教育工作。

  10多年前,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六省市开始不断加大对青海帮扶力度,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异地班”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在教育部和相关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22年3月,青海异地高中班已走进10个省市17所学校,目前在校生超过4000人。北京、上海支持建设的海东玉树中学和西宁果洛中学,为两地2000余名涉藏州县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环境。

  “小组团”担当“大任务”。为帮助协作地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援青各团队先后大力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上海每年安排30名果洛州骨干教师到上海市相关中小学跟岗学习和挂职培养;浙江深化“扶智+理念+扶志”帮扶举措,举办线上线下示范课、听评课等活动,并先后组织35批次专家名师组团赴海西州开展送教活动;江苏援青教师采取“一对三”模式对接本地教师,充分发挥东部教育资源优势,聘请兼职教授,搭建名师工作室……

  支援高校群策群力。如今,援青高校已经形成了“多对一”组团模式。清华大学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历10多年发展,教育援青正在实现从“资金”援助向“智力”援助、从“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援助、从“单一式”援助向“组团式”援助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西部地区工作、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

  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他曾亲自为浙江省对口帮扶实施迁建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培土奠基。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总书记给这所小学的学生回信。他在信中说:“得知这些年来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健康快乐成长,我很欣慰。”

  此次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总书记走进食堂,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他来到教室观摩思政课,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在教学楼前广场上,总书记提出期望:“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地域为限。

  希望的种子在西部生根发芽。乘着东西协作的“东风”,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珊珊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李丹 王卓婕 鲁杨 孙洁 宋春燕 梁雅琴 李英卓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