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北京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要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抓好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支撑。破解村干部青黄不接、村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培养村级后备这颗金种子是关键,需构建“选-育-用”成长链,激活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筑好“蓄水池”,拓宽渠道“选”。采用“推荐一批+招聘一批”的方式建好村级后备干部“蓄水池”。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把能力强、贡献大、群众认可的“土专家”“田秀才”找出来,同时,将现任村干部、优秀党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等群体纳入培养范围。按照 “乡(镇)招村管”模式,经过报名、审查、笔试、面试、党委研究等程序,考虑政治素质、工作经验、学历能力等条件,把本地户籍有服务“三农”、乐于奉献、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村级后备力量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为村两委换届提前储备35周岁以下优秀人才,确保后备人才“蓄水池”不搁浅。
厚植“肥沃土”,多措并举“育”。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不断为人才成长的土壤“施肥”。常态化组织村级后备力量列席村“两委”会、“三会一课”等,让后备力量融入村级工作。围绕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田间课堂等方式,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力量履职能力。建立定人帮带机制,将乡镇包村领导、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定为帮带责任人,有针对性制定培养方案和帮带措施,通过思想上引、经验上传、业务上帮,让村级后备人才在“滴灌”培养中提升政治能力和服务水平。
搭建“练兵场”,设岗定责“用”。树立“人岗相适”的用人导向,根据后备干部个人能力特点、工作履历、专业背景等情况,将其分层分类精准选派到乡村振兴、接诉即办、基层治理等“主战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其在实战中经风雨、长才干。要为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备力量提供机会和舞台,在届中、换届对村干部进行调整时,及时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口碑优的,按照选举程序选入村两委班子。同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村级后备干部,在评先选优、党员发展、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时优先考虑,让其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