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

来源:学习时报2024-03-01 11:00

  共产党员夏衍、阳翰笙、田汉等拍摄了一大批进步影片,在国民党统治区拥有大量观众。左翼文化的这种发展势头,连国民党的舆论也惊呼“似水银之泻地,无孔而不入”。

  受抗日救亡强烈氛围的感染,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迅速传遍祖国大地,成为时代最强音,对动员人民奋起抗日救亡起了巨大作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第55页

  田汉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戏剧家,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的关汉卿,中国的戏剧魂”。《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中田汉的名字共出现两次,生动反映出他在党的领导下,追求真理进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足迹。

  “欲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气”。田汉189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就对戏剧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领悟力和超出常人的热情,戏剧成为他一生追求民主和光明、倡导救亡图存,投向腐朽没落的旧社会的一把最为锋利的“匕首”。

  1916年,田汉赴日留学,其间兼收并蓄西方戏剧理论,立志要做“中国未来的易卜生”。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具有伟大历史意义事件的爆发,汹涌澎湃的国内救亡浪潮给田汉带来极大震撼,他苦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和创造社。回国后不久他创建南国社,“欲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气”,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戏剧改革运动。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但仅仅发行4期便宣布停刊。1925年,他又创办《南国特刊》,也在编发24期后“戛然中止”。紧接着在1926年他成立南国电影剧社,意图“宣泄吾国民深切之苦闷,努力不懈,期于大成”。1928年,他筹建南国艺术学院,要给“混乱时期的文学美术青年以紧切必要的指导”,吸引了陈白尘、郑君里、吴作人等一大批有志献身艺术事业的青年踊跃参加。从1928年开始,田汉率领南国社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公演,演出的剧目敢于针砭时弊、批判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抒发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与仇视,南国社遭到查封。

  与聂耳结识,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南国社的经历使田汉意识到,仅靠文艺活动无法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主动向中国共产党靠拢,积极投身政治运动。1930年他参与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左翼戏剧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1931年,田汉在上海明月歌舞团结识聂耳,两人合作的处女作是电影《母性之光》里的《开矿歌》。1934年,两人共同为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歌《毕业歌》作词谱曲,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号召青年朋友们勇敢地“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同年田汉编写电影《凤凰涅槃图》并创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电影后来改名为《风云儿女》。在田汉歌词的基础上,聂耳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出色地完成了谱曲工作。《义勇军进行曲》一经传唱便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发出了坚决抵抗侵略的时代怒吼,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生动写照。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后被正式确定为国歌。田汉、聂耳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经历成就了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两人友谊的见证。

  令人遗憾的是,1935年7月,年仅23岁的聂耳不幸英年早逝。当时田汉正被国民党关押狱中,得知聂耳去世的消息,他极为震惊,撰诗痛悼:“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1945年聂耳逝世10周年之际,田汉评价他“创造了为中国人民谋解放求独立的新的歌曲,而且也喊出了中华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时间的流逝难以冲淡记忆,在后来的岁月中田汉多次表达对这位朋友的哀思。

  投身抗日救国和民主建国事业。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田汉参加文化界的救亡工作,担任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呼吁拼死抵抗日本侵略,否则“中国生机殆有断绝之虑”。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田汉出任第六处处长,负责文艺宣传。在第三厅中,他与郭沫若、阳翰笙等人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救亡工作,组织10个抗敌演剧队和4个抗敌宣传队奔赴各地开展巡回演出。皖南事变后,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战的行径,移居桂林组建新中国剧社,潜心推动戏剧改革。

  抗战胜利后中国迎来和平民主的曙光,但蒋介石背弃人民意愿,顽固坚持一党独裁,甚至加紧迫害民主人士和悍然发动内战。1946年7月11日,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田汉“感着无比的哀伤和愤怒”,断言“打伤或暗杀一两个民主战士,民主大潮不会因而阻滞”。7月15日,他撰文称赞李公朴是“民主运动的一员骁将”,认为谁要是“放弃了人民基本自由的争取,谁就是公朴的罪人!”不料同一天闻一多也被刺身亡。田汉闻讯后极为愤慨:“反动派用无声手枪来打,就让他打出一个有声的中国来吧!”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10月,田汉排除重重阻碍到达华北解放区,呼吁“为新民主主义戏剧而奋斗”。他坚定表示:“新民主主义民族的、科学的、民主的(人民大众的)内容,民族歌舞剧的形式——这应该就是我们明确的原则。”此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的筹备工作。1949年1月22日,他与到达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55位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联名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各界贤达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成立,田汉矢志追求的民族解放、民主建国的理想终于得以实现。(刘东庆)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