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于文静(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第65期中青班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哲学高度和体系维度科学概括和精辟论述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摆在首位的是“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统一。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做大“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思悟践这一重要思想,需重点把握5个基本维度。
一、理论维度: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由人民所创造,还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是群众观与英雄观的原则区别,存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从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利益出发,鼓吹英雄创造历史,精英统治政治,天才人物决定历史,极力贬低、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禁锢、蒙蔽人民群众的思想,愚化、奴化人民群众的觉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先驱都曾公然为奴隶制的合理性进行论证,鼓吹奴隶主是“金子”做的,是“具有统治能力而适合统治的人”,农民和手工业者是“铜铁”做的,而数量庞大的奴隶则是“会说话的工具”,公然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科学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否定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认为英雄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和杰出代表,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导向性,在关键性历史事件中,英雄人物是历史任务的主要提出者和具体组织者。邓小平同志在答意大利记者奥林埃娜·法拉奇时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生动典范。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思想需要先导。正如毛泽东同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一样,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节点,历史、人民和时代同时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两个确立”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二、价值维度: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政党的根本问题,而是否真正“为了人民”则是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自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写在高扛的旗帜上,刻在虔诚的信仰里,融在全部的奋斗中,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实践自己的价值承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无数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利、为人民尽责、为人民担当,赢得了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
三、实践维度:人民幸福是目标追求。马克思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称为“人的科学”,毕其一生关注人民大众,关注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群众路线说到底是“人”的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在于追求实现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际上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合乎人类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从群众中来”,就是利用抽象思维将群众自发形成的零散的意愿、意见,汇集整理并形成系统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形成的系统认识,再次带到群众中去,化为指导群众实践的原则,并在群众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的目的是实践,理论的生命也在于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全部实践,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再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全面从严治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部署战胜世纪疫情,再到“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更加清晰勾勒出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极大凝聚了党心、振奋了军心、昂扬了民心。
四、发展维度:人民答卷是衡量标尺。蕴含两层哲学含义,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时代进步呼唤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推动时代发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成效的评判者,发展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检验也由人民共享。一方面,新时代群众思维理念、社会结构形态、群众工作样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同样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随着时代和形势任务的变化而丰富。从百年奋斗开创的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的“赶考”之路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既有宏伟蓝图的方向指引,就是我们党擘画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抖擞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奋斗创造新的更多发展成果,更大提升幸福指数;也有争夺人心的政治较量,要求我们要正本清源、守好阵地,旗帜鲜明与企图分裂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人和事作斗争,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还有作风形象的自我革命,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防止和克服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党的群众路线的作风和行为,以良好的作风形象赢得人民、赢得群众。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执政党保持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保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存亡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成为亿万民众的主心骨,是因为它来自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一切的奋斗、一切的发展、一切的进步,都以人民的奋斗、人民的发展、人民的进步为意志、为宗旨、为方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一体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正是基于此,我们党的发展成为生生不息的燎原之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