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的内涵要义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的内涵要义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来源:北青网2023-11-17 16:53

  作者;于文静(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第65期中青班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哲学高度和体系维度科学概括和精辟论述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摆在首位的是“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统一。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做大“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思悟践这一重要思想,需重点把握5个基本维度。

  一、理论维度: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由人民所创造,还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是群众观与英雄观的原则区别,存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从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利益出发,鼓吹英雄创造历史,精英统治政治,天才人物决定历史,极力贬低、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禁锢、蒙蔽人民群众的思想,愚化、奴化人民群众的觉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先驱都曾公然为奴隶制的合理性进行论证,鼓吹奴隶主是“金子”做的,是“具有统治能力而适合统治的人”,农民和手工业者是“铜铁”做的,而数量庞大的奴隶则是“会说话的工具”,公然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科学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否定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认为英雄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和杰出代表,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导向性,在关键性历史事件中,英雄人物是历史任务的主要提出者和具体组织者。邓小平同志在答意大利记者奥林埃娜·法拉奇时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生动典范。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思想需要先导。正如毛泽东同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一样,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节点,历史、人民和时代同时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两个确立”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二、价值维度: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政党的根本问题,而是否真正“为了人民”则是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自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写在高扛的旗帜上,刻在虔诚的信仰里,融在全部的奋斗中,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实践自己的价值承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无数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利、为人民尽责、为人民担当,赢得了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

  三、实践维度:人民幸福是目标追求。马克思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称为“人的科学”,毕其一生关注人民大众,关注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群众路线说到底是“人”的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在于追求实现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际上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合乎人类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从群众中来”,就是利用抽象思维将群众自发形成的零散的意愿、意见,汇集整理并形成系统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形成的系统认识,再次带到群众中去,化为指导群众实践的原则,并在群众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的目的是实践,理论的生命也在于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全部实践,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再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全面从严治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部署战胜世纪疫情,再到“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更加清晰勾勒出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极大凝聚了党心、振奋了军心、昂扬了民心。

  四、发展维度:人民答卷是衡量标尺。蕴含两层哲学含义,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时代进步呼唤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推动时代发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成效的评判者,发展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检验也由人民共享。一方面,新时代群众思维理念、社会结构形态、群众工作样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同样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随着时代和形势任务的变化而丰富。从百年奋斗开创的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的“赶考”之路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既有宏伟蓝图的方向指引,就是我们党擘画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抖擞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奋斗创造新的更多发展成果,更大提升幸福指数;也有争夺人心的政治较量,要求我们要正本清源、守好阵地,旗帜鲜明与企图分裂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人和事作斗争,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还有作风形象的自我革命,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防止和克服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党的群众路线的作风和行为,以良好的作风形象赢得人民、赢得群众。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执政党保持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保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存亡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成为亿万民众的主心骨,是因为它来自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一切的奋斗、一切的发展、一切的进步,都以人民的奋斗、人民的发展、人民的进步为意志、为宗旨、为方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一体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正是基于此,我们党的发展成为生生不息的燎原之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