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瓦解敌军的妙招:八路军的“精神手榴弹”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瓦解敌军的妙招:八路军的“精神手榴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11-07 10:57

  作者:刘波

  八路军瓦解日军最常用的手段,是在战场上向日军喊话,宣传八路军主张,揭露日本侵略战争的本性。这种短兵相接的做法,有“精神手榴弹”之称。

  据老战士康茅召回忆,在町店战斗中,经过我们战士战场喊话,有一个班的敌兵停止放枪,并向我们这边跑来,可惜因为后来日本军官放枪,打死了几个,结果其余的都跑回去了。西公岭战斗结束后,敌工干事喊着日语去寻找,背回了两个日军伤兵。令人惋惜的是,在许多战斗中当八路军喊话后,日军答话时,由于指战员们不懂日语,失去了许多可能争取的日本兵。

  战场喊话引起日军高层的恐慌。就在广阳战斗后,天津敌军司令部发言人曾在广播上声称:“八路军在战场上用政治口号动摇‘皇军’,今后‘皇军’当以毒瓦斯报复之。”这虽是敌人施毒的借口,然而却也可以看出敌人对我宣传政策之害怕。

  在战场上,八路军瓦解日军的办法颇有创意,比如唱日本歌。其中,常用的一首歌叫《回国去吧》,歌词是:“马在嘶叫,路遥遥,夜又快来到了。今天露营又是草作褥,倾听秋虫悲哀地鸣叫!离开故乡越过了海和山,来到这遥远的陌生异地,星夜寒侵身,忘不了爱妻!今天的战斗才停止,在这安静的片刻,当看到故乡的来雁时,独自地泪如泉涌。晴朗的天空,阴霾的心房,谁愿化为无定河边骨?把无意义的战争停止,弟兄们,回国去吧!”

  八路军第120师将楚汉战争时期“四面楚歌”的办法搬到了战场上,对付日军。在上下细腰涧战斗中,当八路军将日军击溃并围困在山里时,便在四周山岭唱起日军思乡念亲的歌曲。歌声给日军心理造成很大打击,30多个日军跪在地上向八路军缴枪。第二天,俘虏多田讲道:“昨夜听到了歌声,吃了一惊,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支军队能在火线上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一定的主义,这样沉着地斗争。”一名叫吉田正雄的日俘,经过教育后坚决不愿再回去,就留在我方部队里工作。当他第一次换上我们的军服时,向别人炫耀着说:“我现在是八路军的战士了!”

  八路军瓦解日军的做法,造成日军军心不稳,矛盾加深,唤醒了一些日本士兵。当他们得知八路军不杀俘虏后,日军内部对战争绝望的自杀之风,逐渐被逃亡和投诚八路军所代替。

  1939年1月2日下午,在山西省东南部一个偏僻的村庄王家峪村,一千多名八路军官兵正集合在一处开阔的空地上。这是前线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警卫部队指战员正在庆祝1939年元旦。黄昏时分,人们点起汽灯,准备演出文艺节目。这时,3名青年登上舞台,引起全场官兵的注目。会议主持人向观众介绍说:“这是三位日本同志,名叫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他们在舞台上正式宣誓:“从今天起参加八路军。”掌声中,朱德总司令走上舞台,握住杉本一夫的手说:“我代表全军,欢迎三位日本青年参军。这三位日本青年的新生,证明了我军俘虏政策的正确。今天只有三个人,不久便会有几十人,几百人。”

  这年的11月7日,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镇八路军前方总部,由杉本一夫、小林武夫、高木敏雄、松井英男、吉田太郎等7名被俘觉醒的日军士兵,成立了“在华日人觉醒联盟”。其宗旨是:(1)呼吁广大日本人民和日本士兵觉醒,起来反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2)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揭露日本法西斯破坏和平、侵略中国的本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成立最早的日本人反战团体。“觉醒联盟”成立后,组织机构发展很快,陆续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支部。1940年至1942年,在太行地区建立了“觉醒联盟”第一支部;在冀南军区建立了“觉醒联盟”冀南支部;在冀鲁豫军区建立了“觉醒联盟”冀鲁豫支部;在太岳军区建立了“觉醒联盟”太岳支部;在八路军第115师建立了“觉醒联盟”山东支部。

  “觉醒联盟”积极投身于反战宣传活动。由于杉本一夫等日本反战人员来自敌方阵营,了解日军心理,他们向日军反戈一击,打得更准,效果也更好。八路军的反战宣传从此在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在形式上更易为日军官兵所接受,反战宣传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1941年3月20日,山西省汾阳城日军士兵8人集体逃亡;7月,晋中地区先后有数起日军士兵投诚,该月27日,太谷日军士兵19人携枪逃出据点;9月15日,冀中平北日军据点一名翻译(日本人),携手枪两支,投奔八路军。山东省肥城县日军,先后有3人投奔八路军。

  在华日本人“觉醒联盟”发展的同时,“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的组织也在敌后根据地蓬勃发展。反战同盟本部,由日本进步作家、著名的反战运动领导人鹿地亘组织,在周恩来、郭沫若和一些爱国人士的支持下,于1940年在重庆成立。1940年5月,在延安的日军被俘人员森健、高山进等人在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的帮助下,创建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1941年2月至1943年,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冀中支部、晋西北支部、山东支部、胶东支部、清河支部、鲁南支部、滨海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南支部、淮北支部、鄂豫皖支部等相继成立。(刘波)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