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感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
首页> 党建频道> 图书群览 > 正文

感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3-10-08 17:40

《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李蕤著;宋致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来华强

  《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是老作家李蕤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前线写下的家信和日记,由其女儿宋致新按照时间顺序编纂而成。书中真切的历史记录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让人仿佛回到抗美援朝历史现场,感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

  李蕤1936年考入河南大学文史系,曾参加“北方左联”“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任郑州《大刚报》、洛阳《阵中日报》、南阳《前锋报》、开封《前锋报·中国时报》联合版记者、副刊编辑、主笔等。

  1952年初,中国文联派出以巴金为组长的17人“赴朝创作组”,李蕤为成员之一。在炮火连天的前线,他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刊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后结集为《在朝鲜前线》一书出版。他当时写给妻子的家书和战地日记在近70年后被发现和整理出来。

  诚如编者宋致新所言:“信本来是写给亲人看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但唯其如此,这些‘原生态’的文字才具有最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书中出现的100多个人物与许许多多大小事件,均有案可稽,与既有的历史资料相契合。在7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文字像一组组从时光隧道深处推近的镜头,画面鲜活丰富,人物多姿多彩,是一份生动宝贵的历史记录。

  对于抗美援朝,今天的读者耳熟能详的可能是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而在李蕤家书日记中,则出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战地生活画面。如战士们在换防休整中扫盲识字,学习文化,“早上一睁眼,四周便是‘玻坡摸佛’的拼音声”,体现了战士们对胜利后投身祖国建设的信心和渴望。如在炮火封锁中架电线的电话员,主动给前线战士抬弹药的担架员,每天上下山40里送饭的炊事员,面对这些志愿军战士,“你为他的艰苦或功绩惊奇得睁大眼睛的时候,他却平平常常”。再如,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战地演出时气氛热烈的“难忘今宵”,志愿军归国代表回国后受到的“众星捧月”般欢迎……作家在不断行走中记述生活,其家信和日记因而充满现场感。

  充分尊重生活,实事求是,选取典型题材,是记者出身的李蕤的写作风格。从他的家信日记这种最天然的写作形式上,能明显感到这一点。作者认为生活已经把一切都摆在了那里,作家要做的就是把目光投注在最具普遍意义的事物上,然后做出化繁为简的取舍和概括。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也不自觉地走进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在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当国家有难,尤其当民族抵御外患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知识和觉悟,报效祖国;在战斗英雄和劳动人民面前,他们时时感到自己的渺小,时时要求自己勉力上进;他们执着地热爱生活,并把这种热爱自然而亲切地投射给他人。日记记载了巴金、魏巍和李蕤三人同行,冒着大雨穿过弹痕遍布的坑道,到最前线的159高地深入生活,在坑洞中与战士座谈。没有桌子,他们就趴在行李上写作;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有时一个晚上要吹灭几次蜡烛,与敌人“捉迷藏”;面对“灿若群星”的英雄人物,他们总是恨自己的笔“太笨拙”,不能写出英雄品质的万一。在当时,一大批中国文艺家奔赴朝鲜前线,开展文艺创作,他们都值得尊重和敬仰。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孩子”这个词,在作者的家书和日记中,出现频率极高。这种对年轻的志愿军战士自然的情感流露,让我们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为了保家卫国无怨无悔献出宝贵生命的年轻战士们,是多么纯洁高尚,多么英勇无畏!

  岁月如河,江山多娇。那历史深处隐隐响着的战场炮声,那依然脉脉流淌着的家国情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来华强)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