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5日,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京开幕,本届大会聚焦行业前沿高规格谋划网络视听艺术发展。参与研讨的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和艺术创作进行总结和展望时表示,当前网络视听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创作进入了深水区,平台以及创作者需要有突破的心态、“下沉”的勇气,敢于探索做出创新。
中国好故事的载体越来越丰富
近日,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引发网络热议。抖音副总裁陈都烨分享这个案例时说,《逃出大英博物馆》创作的起因是今年春节期间很多网友在抖音上讨论,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大家都回家过年了,但漂泊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该怎么过年呢?有人提议可以拍一个故事叫《逃出大英博物馆》,就是讲述流亡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过年的故事。
“煎饼果仔、夏天妹妹这两个年轻创作者就被这个想法深深触动了,他们花了3个多月时间前往英国拍摄这部微短剧,讲述了流落在外的一盏玉壶在中国媒体人的帮助下回乡的故事。短短三集的短剧在抖音的播放量就达到了3.5亿,收获了2400万的点赞,引起了大量观众强烈共鸣。”陈都烨表示,抖音还有很多像煎饼果仔、夏天妹妹这样的创作者,“他们年轻,有才华,有思考,肩负社会责任。”
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归根结底要坚持精品化、多元化方向,无论古今中外,抚慰人心的情感、向上向善的人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都是人们共同的话题,是让人们产生共情的内容,更是网络视听文艺创作最值得追求的东西,“科技创新正在引发内容领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但在网络视听艺术创作的版图里,人的智慧、创意和人格魅力是内容生产最重要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马延琨认为,中国好故事的载体会越来越丰富,现在除了电视剧、综艺、电影、纪录片之外,越来越多的人爱看国产动漫和动画。文化自信就是相信我们本土的内容,要对我们的文化传统有一份信念感,当前,网络视听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艺术创作者要敢于去做创新的思考,坚信中国好故事一定会出海。
网络视听引发文化传承破圈效应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表示,新时代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在文化传承创新上做了大量的探索,网络视听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电视综艺领域,《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次把诗词作为一个综艺元素进行挖掘,让中华诗词在新时代获得全新的活力。《典籍里的中国》对经典古籍用全新舞台化的方式来进行演绎,让高精尖的典籍产生了更强的亲近感。广西广播电视台的《新民歌大会》独树一帜,把民歌的演绎放在市集、校园和悬崖上,用全新的场景和更丰富的表达重新诠释民歌,让民歌焕发新的魅力。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系列节目不仅在电视,而且在新媒体上获得破圈的效应。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介绍说,许多成功的文化节目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感受,也给了网络视听行业很大的鼓励。《我在故宫修文物》推出后,每年数以万计的青年人报考故宫博物院,充实了故宫博物院高质量的年轻人才队伍;《国家宝藏》引发了一场“博物馆热”,让历史文物真正活起来;《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用影视化的手法呈现历史故事和当代生活;《上新了·故宫》带动了全国博物馆开启研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新热潮。
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表示,当前快手聚集了一批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人”,平台致力于将传统文化的底蕴传递给更多的用户,用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在网络视听中品鉴文化匠心和文艺巧思。
创作者要有“下沉”的勇气
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突出艺术创作主线,连日来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举办了4场“名师创享”活动,邀请业内资深专家、领军人物走上高校讲堂,为青年创作者带来精神鼓舞和创作启迪,也为大会带来不同以往的关于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的思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振华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真实’”为题,分享了对于“艺术真实”的理解与实践。在梁振华看来,影视作品呈现的应该是具有最普遍代表意义的人民群众,创作者应该找准创作定位,有“下沉”的勇气和意识,着力书写那些过着普通平凡生活、有人间烟火气、接地气的普通人,而非只停留于远离大众生活实际、“悬浮”的生活表象。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白一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梦想的力量。白一骢认为,优秀的创作者是稀缺的,他对有志于从事影视创作的大学生给出了四点建议,既要认知过渡,善于选择,理性务实;还要视角过渡,多转变视角去看问题;同时要精神过渡,转换角色,调整心态,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共事;在此基础上,要从专业化到职业化过渡,分清创作者和制作者的关系,完成自己职能范围内的工作。白一骢表示,影视专业毕业生通过自身优势的挖掘、前辈经验的借鉴、适时适己的职业规划等,将会更好地进行职业转型。(记者 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