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初上井冈山,毛泽东送给袁文才见面礼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初上井冈山,毛泽东送给袁文才见面礼

来源:学习时报2023-09-28 09:53

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副质地细腻、制作精良的皮裹腿,这副皮裹腿经过了漫长的战争岁月洗礼,却依然完好,可见主人对它非常珍惜。这是1927年毛泽东初上井冈山时送给地方农民自卫军领导人袁文才的见面礼,它凝结了毛泽东与袁文才浓浓的革命友情,也见证了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前期那段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经艰苦转战,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将已不足千人的起义部队由原来的1个师编为1个团——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这次改编淘汰了不坚定分子,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建立了士兵委员会,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改编后,考虑到更好地建立落脚点,毛泽东提出要得到地方农民武装的支持,给袁文才及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写了信,派人送到井冈山北麓宁冈茅坪。

  袁文才与王佐是当时井冈山地区的农民武装,袁文才部驻扎茅坪,王佐部驻扎在茨坪和大小五井,两人在大革命时期都受过革命风暴的洗礼。1926年,袁文才担任了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同年在宁冈县县长、共产党员龙超清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佐也将所部改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后两人又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就会事半功倍。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在三湾接待了前来接头的龙超清和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陈慕平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讲课,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有一定的了解。毛泽东说明了工农革命军的政治主张和来意,希望同袁文才部合作,一道展开革命斗争。龙超清表示欢迎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可以先到离此地30里的古城。很快,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进至宁冈古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有宁冈县党的负责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初步总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经验,着重讨论了“安家”和开展游击活动的问题。会议进一步了解了井冈山地区情况,确定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采取团结、改造方针,希望能尽快在茅坪建立医院和后方留守处。会后,通过永新、宁冈的共产党组织牵线,前委与袁文才取得联系。

  10月6日,毛泽东带领少数随员到大仓村会见了袁文才,为其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形势和革命发展前途,说明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鼓励他扩大和巩固部队,坚持革命斗争,并决定送出100支步枪。在交谈中,袁文才心中的疑虑逐渐消失,更多的是对毛泽东的认同和敬佩,当即决定拿出几百块银元赠送工农革命军,并表示要积极帮助工农革命军。为感谢袁文才的帮助,毛泽东送了一副皮裹腿给袁文才以便其骑马用。10月16日,应袁文才要求,从位于井冈山西麓酃县(编者注:1994年改名为炎陵县)水口镇的工农革命军第1团团部,派党员干部到茅坪袁文才部帮助进行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上井冈山后,毛泽东送了王佐部队70支枪,后来又派何长工到其部队担任党代表,王佐也资助工农革命军500担稻谷和一些银元。毛泽东还多次与二人谈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在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的帮助下,袁王两支部队在政治、军事、组织方面都逐渐得到改造。

  10月下旬,毛泽东率团部、第3营等部到达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在23日清晨突然遭到了遂川地方反动武装“靖卫团”的袭击,第3营与团部失去联系。在危急情况下,毛泽东率部向井冈山转移。不久,前往茶陵的第1营两个连也转到井冈山归建。另一边,第3营与团部失去联系后,沿罗霄山脉南下,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取得了联系。此时,国民党军阀内部矛盾激化、井冈山地区敌人兵力空虚。毛泽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打击地方反动武装,分兵发动群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创建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部队。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各县进行打倒土豪劣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建立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11月,工农革命军占领茶陵县城,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2月上旬,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进剿”,在新城全歼江西国民党军第9军第27师第79营和宁冈县“靖卫团”,解放了宁冈全境。随后,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北部和永新、酃县、茶陵各一部,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工农兵政府和赤卫队、工会、农民协会等群众武装和组织。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立。

  在领导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根据斗争的需要,明确规定了部队的任务和纪律;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宣传革命军的政治主张和宗旨;开展分田斗争等。同时,着重抓了三项工作,其中两项就是改编农民武装和建立群众武装。经团结、教育、改造,1928年2月,袁文才和王佐率领的地方武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1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2营营长,何长工任党代表。此外还建立了群众武装。先后组建了茶陵、遂川两县赤卫队,拨枪给永新、莲花、酃县的共产党组织筹建赤卫队。这些工作促进了工农革命军和群众武装的发展,有效地补充了正规军兵员,为在井冈山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促成了毛泽东和袁文才深厚的革命友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民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袁文才所在的第2团被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袁文才任团长。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袁文才率部参加了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曾当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红4军参谋长等职,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供稿)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