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邯郸战役:大规模歼灭战的典范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邯郸战役:大规模歼灭战的典范

来源:学习时报2023-09-14 16:36

  作者:张二卫

  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是1945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晋冀鲁豫军区为反击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继上党战役后在河北省邯郸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毛泽东赞誉“此战胜利后将给‘剿匪’军以大震动”,而国民党方面则认为此战的失利“使政略、战略陷于被动,影响尔后之作战,实至深钜”。

  诱敌深入,围而不歼

  1945年10月,国民党军为打通平汉路,运兵抢占东北,调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的第30军、第40军及新编第8军共4.5万人,从新乡沿平汉路北上,第32军和收编的伪军孙殿英部则紧跟其后,后续部队4个军正在开进,企图控制邯郸地区交通线,会同石家庄的胡宗南部继续北犯。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诱敌深入到安阳至沙河之间地区寻机歼灭。毛泽东进一步指示:“山东、华中主力转移至冀热辽区及东北,至快还须一月,各部到达后,布置战场,熟悉地形,初步完成准备,至快亦须两月至三月。因此,我们阻碍和迟滞顽军北进是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并号召晋冀鲁豫军民团结一致,“取得第二个上党战役的胜利”。刘伯承、邓小平坚决贯彻军委指示方针,研究作战部署,决心集中第1、第2、第3纵队及太行、冀鲁豫、冀南3个军区共6万人,并动员10万民工、自卫队,消灭沿平汉路北犯之敌。

  10月20日,敌军先头部队已北渡漳河,占领岳镇、丰乐镇等处,掩护架桥。此时,我军参战主力只有1纵赶到,其余部队尚在开进途中。为保障主力向心集结,刘邓首长命令1纵先行打击敌人,迟滞敌人前进。21日夜,1纵以一部兵力奔袭岳镇,进行运动防御,诱敌进入预设战场。22日,敌军主力北渡漳河,一部占磁县,一部向南东方村进攻,主力沿铁路东侧前进。1纵为阻止敌人进入邯郸,除留1个团在漳河以北阻敌外,主力进至邯郸以南之屯庄、崔曲、夹堤以北地区组织防御,坚决遏阻敌人。战至24日黄昏,我军参战部队已大部赶到预定地区,形成了对敌三面包围的态势。刘伯承根据战场情况,决定采用“猫捉老鼠,盘软了再吃”的战术,即钳制从石家庄南下的16军和从安阳北上的32军,对当面之敌围而不打,只用少数兵力利用夜暗,以逐点分割歼灭等手段削弱和疲惫敌人,对新8军又打又拉,促其动摇。对此,毛泽东回电表示赞赏,认为“部署甚当”。与此同时,我军主力部队则养精蓄锐,进行战场练兵,研究战法,等待总攻。

  政治攻势,瓦解敌军

  10月28日黄昏,我军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激战至30日,我军先后攻克20余处村镇,敌第106师大部被消灭,第39师和第30军也受到重创。同日,新8军军长高树勋在马头镇通电起义,不但改变了战场上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而且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为战役的迅速胜利创造了条件。

  抗战即将胜利时,高树勋就通过中共地下党员王定南与我军建立了正式联系。此时高树勋考虑的只是不想与我军冲突,意图保存实力。此役开始前,刘伯承认真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嫡系与“杂牌”军之间的矛盾,制定了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作战方针,“此打彼拉,打打拉拉”。10月18日,高树勋再次派王定南打听我军对“借道北上”的反应,但遭到我军拒绝。刘伯承强调,这是高树勋走向革命的大好时机,要让他当机立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高树勋倾向于起义。27日夜,刘邓首长派李达和高树勋具体商谈起义事宜。此次会谈,解除了高树勋起义的顾虑,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30日下午,高树勋在马头镇召开军官会议,决定起义,得到多数军官的拥护。与此同时,我军佯攻新8军,将其与马法五的部队隔开,保证了起义的成功。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高树勋起义推翻平汉战役的“多米诺骨牌”,意义重大。邓小平晚年回忆二野战史,感慨地说:“没有他起义,敌人虽然不会胜利,但是也不会失败得那么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义,马法五的两个军就被我们消灭了,只跑掉三千人。”此后,中共中央号召开展高树勋运动,瓦解和争取国民党军,取得了巨大成效。

  虚留生路,运动歼敌

  高树勋起义后,刘邓首长判断被围之敌必向南突围,于是故意放开退路,将我军主力预先调整到敌军退路两侧,并占领有利地形,准备在运动中消灭敌军。31日清晨,敌军主力开始向南突围。1纵、3纵从东西两侧多路出击,2纵和冀南军区部队跟踪追击,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则从漳河北岸堵住敌军退路。下午,马法五部主力被我军包围在前后旗杆樟、马营、辛庄一带狭小地区,企图据村顽抗。这时,敌第32军为解马法五之围,以主力向我漳河南岸的独立支队阵地猛攻,战斗异常激烈。“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刘伯承决定集中主力,先解决马法五的指挥部,捣毁敌人的指挥中枢。11月1日,我军侦察到敌指挥部设在前旗杆樟。黄昏时分,我军发起最后攻击。1纵、2纵主力从东北两个方向猛攻前旗杆樟,3纵和2纵一部则向敌掩护阵地进攻。激战至1日夜,我军突入马法五指挥部,敌人失去指挥,混乱不堪。2日,向南突围之敌,除少数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灭。我军俘虏敌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40军军长马法五、第40军副军长刘世荣等高级军官,石家庄与安阳的援敌也闻风撤退。至此,邯郸战役胜利结束。

  邯郸战役完成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交给的掩护我军在东北战略展开的任务,对迫使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起了促进作用。此役后,晋冀鲁豫军区组成6个野战纵队,共31万余人,武器装备得到改善,基本完成了从分散的游击战到集中的运动战的转变,即将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所向披靡。(张二卫)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