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金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民族的希望。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至今,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地区青年的高度认可、积极关注和广泛参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胸怀世界、展现担当,始终坚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行动引领,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努力与各国青年团结起来、同向同行,汇聚全球青年智慧力量,携手展现新时代中国和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和青春活力。
看清世界,积极引导青年准确把握世界大变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思考、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人类文明走向的基本判断而得出的,体现了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当前,基于共同的命运意识、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共同的实践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获得普遍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作为国家意志被正式写入中国宪法,而且成为国际共识,多次载入联合国相关决议并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和平要实现国家间友好,国家间友好离不开是人民友好,人民友好要从青年做起。青年群体敢于拼搏,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据联合国统计,目前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到2030年,青年群体的数量将增长7%,接近13亿人。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党的对外交往中,青年如何与世界交往,如何开展国际交流,首要前提是认识真实的世界、把握多变的局势。全球化问题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风险、问题、合作和挑战并存的当今世界,寻求全球合作,竭力填补全球治理赤字,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持续涌现,难以预测的风险和挑战横亘在前。和平还是战争,光明还是黑暗,人类在进步和倒退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重要抉择。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引发催生了一系列的围绕着人、自然和社会形成的全球性问题。这些全球性问题,是全球化负面影响的集中体现,涉及全人类利益和命运,需要各国协同合作来解决。如,世界贸易、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能源开发、疫情灾害、国际金融、信息网络、反恐怖主义、反核扩散、人类遗产、跨国犯罪等等。基于不断积累的问题、危险、挑战,全球范围和全球层次上的全球治理就显得更加必要。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中国青年认清加速演进中的全球化世界大变局,从历史进程、现实环境和实践要求的维度,积极参与世界的深度融合,参与多元领域的国际交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智慧和青春力量。
握紧旗帜,团结带领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部署,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印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推动青年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价值观自信是深度融入青年国际交往的首要前提,广大中国青年要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共识基础。既要坚定理论自信,站稳中国立场,同时也要深刻揭示和研判西方学者设计的意识形态陷阱,避免二元对立和价值观冲突。中国青年要充分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基础,批判西方部分学者的意识形态陷阱,要诉诸交往理性,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成为国际普遍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下一体”“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人心和善”“和谐共生”“义为至上”“和而不同”,饱含了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和世界潮流。其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提出人类社会是从“自然共同体”到“政治共同体”最后到“真正的共同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平等的共同体。最后,批判性吸收西方思想家和西方文化典籍中蕴含的朴素“共同体”观念。从古希腊、罗马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城邦共同体思想,主张以德治理城邦共同体,到中世纪的宗教共同体,追求平等与仁爱,再到人文主义、契约共同体、伦理共同体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新时代呼唤全世界青年求同存异、团结一心、交流互鉴、共享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青年在全球化的巨大机遇中,必能不断凝聚共识,携手并进,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共同绘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