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柳涛、何飞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块贴着红军字条的门板。字条上写道:“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短短30余字,饱含着浓浓军民鱼水情,体现着人民子弟兵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
1933年7月中旬,国民党军以14个团的兵力向湘鄂边根据地发动进攻。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在贺龙等的率领下,在湘鄂川边界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当时,由于没有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红军的人员补给、弹药武器、伤员安置等都非常困难。
1934年5月8日,红3军冒雨急行50公里攻占彭水县城,歼国民党军1个营,俘敌400余人,缴枪300余支。随后,红3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境内民族杂居的黄家坝地区。由于当地交通闭塞,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宣传,当地群众对红军产生误解,把红军当成旧军阀军队,纷纷携家带口外出“逃难”。
一天,饥肠辘辘的红7师机炮连官兵在经过一座村庄时,借用了村民黄学珍家中的半坛咸菜和几根大葱做了一顿饭。当时,家中空无一人,红军临走前挑水把屋里的水缸装满,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留下6升黄豆作为补偿,同时在门板上留下字条,向老百姓说明情况。
红军离开后,房屋主人黄学珍返回家中,看到门板上红军留下的字条,一股暖流涌入心间。红军官兵的优良作风,使当地群众真正认识到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具有铁一般纪律的部队。
深受感动的黄学珍决定将字条保存下来,作为永久纪念。但由于纸薄,粘得又结实,揭下来字条就会撕破。而当时国民党政府在村里实行“保甲制”,字条一旦被发现,村里百姓都会跟着遭殃。于是,黄学珍买来一张门神画,贴在门板上遮住了字条。
从此每逢过年,黄学珍都要小心翼翼地揭下旧门神画,换上一张新画。埋藏在年画下的秘密,历经岁月得以完好保存。
1949年底,在欢庆新中国成立的喜庆氛围里,黄学珍激动地揭去门神画,露出当年红军留下的字条。1958年,黄学珍主动将贴着红军字条的门板从自家大门上锯下来上交政府,后经原成都军区展览办公室移交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王柳涛、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