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运城党组织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运城党组织

来源:学习时报2023-06-26 15:35

  作者:骆新爱

  运城是山西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党组织始建于大革命后期。土地革命时期,运城一度是山西党的发展斗争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通往延安革命圣地的重要咽喉和交通要道,特别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运城人民为晋南战役、运城攻坚战,支援陕北解放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仅新中国成立前,为民主革命壮烈牺牲的英雄儿女就达6100余人。

  星星之火——运城党组织的创建(大革命时期)

  1925年冬,响应党中央“赶快扩大我们的组织”“扩大党员数量”的指示,运城籍早期共产党员王鸿钧(临猗人)、邓国栋(河津人)、杨振铎(芮城人)、王占京(万泉人)、李子和(夏县人)等回到家乡开展建党工作。1926年春,中共太原地执委书记崔锄人(河北人)、组织部长王鸿钧在驻运城的山西省立二中建立运城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支部——中共运城支部,书记为祁金兰,党员4人(祁金兰、王月春、冯彦俊、乔子甲)。同年7月,中共河东支部干事会成立,协调和领导省立二中支部(中共运城支部的改称)以及驻运城的省立二师支部、中共盐池支部,共有党员26人。

  随后,运城各县的建党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1927年7月,运城地区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安邑县委成立。至此,全区共建立了13个党的支部,1个中共县委,党员发展到92人。党组织的活动也不断深入,除了组织学生集会游行给“沪案援助会”募捐800块银圆外,还组织发动安邑县农民的反贪官运动、新绛大益成纱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以及夏县的反“征粮滞纳罚金”运动等等,每次运动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参加,扩大了运城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

  曲折历程——河东特委的诞生及发展(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党中央号召各地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为了统一领导河东地区的武装暴动,1928年6月,山西临时省委在夏县堆云洞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河东特委(书记冯彦俊),这是运城第一个全区性的党组织,即运城市委的前身。在特委的领导下,党员人数一度发展到119人。

  之后,因形势发生变化,山西党组织和运城党组织均遭到破坏,山西省委改为山西特委,划归顺直省委领导。运城党组织被捕18人,全区有组织关系的党员仅有20余人,河东特委改为河东特别支部。

  事实上,土地革命战争10年,运城党组织随着山西党组织的破坏、恢复,再破坏、再恢复而不断发生变化,先后经历了河东特委、河东特别支部、河东中心县委,再到河东特委、河东中心县委等时期,在曲折中发展,党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1934年初到1937年,河东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但党组织一直在嘉康杰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在绛县华山庙组建运城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武装——绛县红军游击队;1936年春,为策应红军东征,在中条山成立红军晋南游击队,开展武装暴动;此外还组织平陆夺枪、稷王山暴动(未遂)等等,这些斗争不仅锤炼了运城党员,还在山西乃至北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长壮大——在担当民族大任中不断前行(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闫子祥受中共山西工委委派,到运城组建中共河东工委(后改为河东特委),恢复和建立了13个县(市)委,1个特支和5个支部。

  1938年3月运城沦陷后,河东特委所属同蒲铁路以西以北各县划归中共乡吉特委,铁路以东以南各县划归中共晋豫特委。1939年10月,为应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我党在中条山地区成立中条地委,晋豫特委所属运城各县归中条地委领导。十二月事变(1939年)阎锡山在山西打响反共第一枪,我党在中条地区已暴露身份的党员转移到晋东南,留下的坚持做隐蔽工作。

  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后,国民党势力退出中条山地区,中共中央要求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晋豫区党委决定将中条地委一分为二,建立条西地委(后改为太岳五地委)和条东地委。

  随着抗战形势发展,中条山根据地不断扩大,乡吉特委所属汾南各县归太岳五地委,直到抗日胜利(新绛、稷山、河津仍属乡吉特委领导)。

  抗战前期,我党与国民党、阎锡山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动员民众抗日的同时,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运城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党员人数达到1000余人。国民党军队退出中条山地区后,我党抓住有利时机,在条西地区建立10个县委,成立五专署,先后组建9个抗日县政府,发展了5支抗日游击队和各县游击支队,县长兼任各县游击支队长,在本县与日军开展游击战。建立起中条山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斗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运城贡献。

  走向成熟——开始新的征程(解放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运城市位于晋绥、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结合部,其组织演变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1945年12月,太岳五地委改为太岳三地委,全区党员4071人。

  临汾解放(1948年5月)后,晋南解放区连成一片,为支援全国解放,太岳三地委划归晋绥,运城除垣曲、绛县外,分属晋绥十一地委、晋绥十地委领导。1949年2月,晋绥十一地委和晋绥十地委改为运城地委、新绛地委。

  为抽调干部支援新解放区建设,1949年6月,运城、新绛地委撤销,所属各县划归新成立的晋南中心地委(先驻新绛,后驻临汾)。

  1950年1月,运城地委成立,与现辖区基本一致。至此,党员发展到10647人。

  解放战争时期,运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山西和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运城战役为人民解放军的攻坚作战提供了经验。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对运城战役进行评价:“在攻克石家庄、运城……等城市的作战中学会了攻坚战术。”运城战役也是运城人民的支前战。运城党组织积极动员人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仅三打运城,老百姓光支援门板就有17万块之多,达到了家家无门板的地步,可以形象地说,运城战役的胜利是运城人民用门板铺出来的。解放后,运城党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支前、青年参战、干部西进南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8年12月,共动员民工24.43万人,提供牲口10.55万头,万余名青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近千名干部支援新解放区。(骆新爱)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