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调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
在乌梁素海,要求“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谈到“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强调“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指出“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调研中,“久久为功”的理念贯穿始终。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现实中,抓改革、促发展、谋创新、护安全,干任何事情都要毅力与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久久为功,贵在坚持,考验着历史耐心、战略定力。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端午节抓公款购买粽子等节礼、中秋节抓公款购买月饼等节礼、春节抓公款购买爆竹等年货节礼……各地各部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管出了习惯、抓出了成效。
往大处看、往全局看,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干事创业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朝着既定的目标勇毅前进。
久久为功,重在实干,意味着使命担当、接续奋斗。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年来,浙江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进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画卷在之江大地徐徐铺展。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是一场接力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都要自觉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
久久为功,关键在“功”,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永葆为民初心。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上世纪60年代,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用近10年时间,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红旗渠润泽一方,造福万千百姓,在时光的沉淀里收获口碑。这启示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说到底,久久为功的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现实。
久久为功,玉汝于成。新征程上,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锲而不舍、奋发有为,中国式现代化定能不断向前推进。(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