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书写多彩的生态答卷——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书写多彩的生态答卷——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2023-06-06 09:33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题:书写多彩的生态答卷——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各地积极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书写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多彩答卷。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一块光伏板的“阳光”之旅

  6月的骄阳炙烤着库布其沙漠。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数百台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削峰填谷、平整土地。

  张瑞军抬头望着4米多高的支架上一排排闪闪发亮的板材说:“这伙计可神奇了,给点儿阳光就‘来电’。”

  张瑞军是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项目负责人,他口中“神奇”的板材是光伏板,能瞬间将阳光转化为电流,通过电网系统输送到千家万企。更“神奇”的是,在光伏板的“庇护”下,阴凉处可以种上沙柳、杨柴等沙生牧草,畜禽也能在下面乘凉。

  因为光照资源富集,还有着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可开发地带,在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近几年内蒙古承接了一大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努力从传统能源大区转向清洁能源大区。

  “今年底项目建成以后,我们每年能供绿色电力4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40余万吨。还能通过板下经济修复10万亩沙漠,实现发电、治沙两不误。”张瑞军指着项目建设现场说。

  普通人的生活也因光伏板发生了改变。在巴彦淖尔市联星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院落里,随处可见光伏板的身影。村民杨改枝说:“以前过冬靠烧煤,家里黑烟滚滚呛得很。自从安装了光伏板,不光能发电,还能集中供暖,方便又卫生。”

  短短几年,光伏板跟随各种建设项目,身影几乎遍及内蒙古,更见证了西部地区的能源之变,见证了能源从生产、发电到终端应用等全环节的脱“黑”向“绿”,未来,还将见证更多降碳减排的绿色转型故事。

  【“数”说环境】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年发电量27000多亿度。

  一块山地的“疗伤”之旅

  白鹭回来了!连丰村的村民奔走相告。

  江西会昌县周田镇连丰村是赣江上游一个小山村。2005年,被发现蕴藏页岩资源后,命运就此改变。

  页岩是烧制页岩砖的好原料,这里先后建起了两个砖厂,开山采石、砍树建房、毁地烧砖……

  望着曾经林木蓊郁的山坡只剩下裸露的岩石和光秃秃的矿坑,连丰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泽叹息道:“唉,地也荒了,周围的老表们都搬走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这样煎熬的日子过了13年。

  2018年,因为不符合新修订的环保标准,这两个砖厂被关停。山地虽然不用再受“开膛破肚”之苦,却沦落成沙石遍地、粉尘漫天的废弃矿山,满山都是难看的疮疤。

  转机始于2021年。以建设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县为契机,会昌县开始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专家团“会诊”后,帮助确定了“治疗”方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已无土壤覆盖的岩质边坡使用喷播的方式,种上狗尾草、胡枝子、红花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还留有土壤的边坡则种上枫树、杉树等乔木,实现固坡复绿。

  矿坑则被设计成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后,先是覆盖一层黏性较好的土作为保水层,再在上面铺上肥力更高的耕作层。为了滋养山地上新增的80多亩水田,专家们从旁边的雷公坝水库引来了水源。村民吴庆德说:“这里的水稻现在每季亩产能有800多斤。”

  “感谢专家妙手回春,现在这块山地草木丰茂,秧苗茁壮,时常还有白鹭飞过,生机蓬勃。”刘兴泽笑着说。

  【“数”说环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截至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

  一只朱鹮的“移民”之旅

  最近,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化训练基地传出好消息:黄河口朱鹮家族要添新宝宝了。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宝级的存在。因为太美太珍稀,有着‘东方宝石’的美称。”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介绍说。

  为了促进朱鹮种群的发展,半年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商定,在黄河口湿地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30只朱鹮“移民”到了这里。

  为了让来的朱鹮愿意留下,工作人员做了精心的准备。保护区里灌木、芦苇、柽柳遍地,朱鹮不仅可以愉快地玩耍,睡得也舒服。准备的“午餐”不仅有它们最爱吃的泥鳅和面包虫,还专门加了一种黄河口土生土长的小鲢鱼,既好吃,又能帮它们尽快适应这儿的环境和“口味”。入夏了,怕朱鹮中暑,工作人员又贴心地拉起了遮阳网。

  “朱鹮的野化放归只是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一部分,加强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打造更完善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王安东说。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实施了17个湿地修复工程,开展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原生植物保育、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2019年以来累计补水5.33亿立方米,修复湿地188平方公里,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6.2万亩。

  如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已从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371种,其中像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分别有25种、65种。

  工作人员最近惊喜地发现,新“移民”的几对朱鹮夫妇产了7枚卵。当然,这样的喜事在这里经常有。2022年,优雅的东方白鹳繁殖了152巢、470只幼鸟。美丽的丹顶鹤越冬的时候种群也超过了300只,今年已监测到丹顶鹤野生繁殖了8巢。

  “为了让鸟类能更自在地生活繁衍,游客现在还只能跟它们远远地相望。”王安东说,“但游客漫步在景区中的身影,和周围各种鸟类此起彼伏飞翔的倩影,在我看来,就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画。”

  【“数”说环境】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国陆域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覆盖重要生态区域;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记者于长洪、安路蒙、王靖、刘杨、姚子云、张武岳)

  海报制作:王靖、安路蒙

  出品: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

  策划、编辑:王曙晖、王薇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