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西赣州市国家保密局:“321”模式助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建动态> 机关党建 > 正文

江西赣州市国家保密局:“321”模式助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来源:党建网2023-05-26 14:07

  作者:王艳玲(江西省赣州市国家保密局)

  江西省赣州市国家保密局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积极探索党建与保密工作融合发展新路子,逐步形成“321”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

  建立3个机制,强化融合发展的行动自觉

  赣州市国家保密局聚焦健全完善引领保障、工作推进、激励问责3个工作机制,推动全局上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问题。

  落实同向聚合的引领保障机制。坚持“党管保密”原则,将保密工作纳入市委巡察工作内容、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市党建质量过硬行动任务清单等,保密宣传教育纳入机关单位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以更大力度、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促进党建与保密工作融合发展。

  构建同频共振的工作推进机制。局领导班子层面,建立局务会每月工作调度机制,把党建工作质量及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纳入每月工作清单,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全程跟踪问效。党员干部层面,选拔政治、业务、作风过硬的优秀党员担任科室负责人,让抓党建能力强、抓业务能力强的“双强”干部任支委委员,把组织建设内嵌于业务工作,推动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不误。

  推行联动考核的激励奖惩机制。研究制定干部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实行日常考核与年度考评相结合方式,把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党建工作各项要求纳入党员干部日常绩效考核中,推动形成党建与业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找准2个结合点,拓宽融合发展的路径载体

  赣州市国家保密局把党建与业务融入日常的同时,注重从重大教育活动、模范机关建设等方面切入,找准抓实党建与业务工作结合点,推动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方面,以重大学习教育牵引,把解决业务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作为抓党建促业务的重要议题。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紧盯电子政务内网业务应用不广、计算机网络保密监管乏力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整改,在全省率先建成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监管平台。如党史学习教育中,着力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牵头或协同引进信创企业落地沙河信创产业园,构建全省最完备的信创产业链条。

  另一方面,以模范机关建设牵引,聚焦“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要求,将党建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融入各项工作中。强化政治统领,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每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强化赋能提效,依托保密大讲堂、保密教育实训平台、订单式保密知识讲座等,开展“凝心·强基·赋能”大培训。强化为民服务,结合“政企连心亲清暖心”结对共建活动,与相关公司形成联建共建机制,高标准落实“五个一”共建任务,促进机关党建和非公党建、保密管理和企业经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淬炼1支队伍,夯实融合发展的工作根基

  赣州市国家保密局坚持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抓党建、深业务、强队伍贯通起来。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每年举办党员培训班,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章党规等。建立“党建+业务”学习机制,让“党管保密”意识入脑入心。创新开展“三个重温”、分享“我的入党故事”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瑞金、于都、宁都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强化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打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保密干部队伍。

  做业务上的内行人。建立跟班培训制度,分批安排县(市、区)保密干部到市局进行跟班培训,以实战化方式加强专业训练。开展“学技术、用技术”活动,通过现场指导、应急演练、知识竞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建立党员干部“一对一”传帮带机制,在重点工作和服务保障一线经受磨砺。举办“年轻干部讲堂”,培养年轻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能力素质。

  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加大驻村帮扶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点万嵩村建成机井饮水项目,保障村民安全饮水。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联合市针灸学会党支部开展群众义诊活动。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赴社区责任路段开展环境整治、法治宣传、文明劝导等,进一步巩固创文创卫成果。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