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极寒警务室 最暖守边人 记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务室驻村民警史先强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极寒警务室 最暖守边人 记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务室驻村民警史先强

来源:法治日报2023-05-26 13:55

  北纬53度,中国纬度最高的地方。5月9日,《法治日报》记者一路北上,前往大兴安岭深处、黑龙江源头,探访驻守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洛古河村的一位“携妻戍边”的移民管理警察。

  331国道沿途的冰雪还未完全消融,行至江潮澎湃处,一个硕大的石雕上“洛古河”3个红色的大字夺人眼球。

  这条大江是粗犷大气的界江黑龙江。来自内蒙古的额尔古纳河与来自俄罗斯的石勒喀河在洛古河上游交汇,便形成了黑龙江。洛古河村,便是黑龙江源头第一村。置身村中,砖瓦结构、外墙蓝白相间的警务室,在一栋栋古朴的木刻楞民居中格外显眼。

  为解决村民急难愁盼,打通警务服务“最后一公里”,2010年,我国最北的夫妻警务室——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务室成立。2020年,民警史先强和辅警沈欣夫妻接过接力棒,成为警务室第二任主人,也成为洛古河村“第72户村民”。

  “霜花夫妻”之间独有的浪漫

  边境巡逻、入户走访、调解纠纷是史先强夫妇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冬季,江面封冻后,为防止不法分子非法出入境,每天的界江巡逻格外重要。

  冬季巡边前,夫妻俩“全副武装”:脚踩两层毡垫,手戴两层手套,全身只露眼睛,负重二三十斤。“出去30分钟,衣服还是会被风雪打透。每次回屋,脚趾都是麻的,暖一阵才能恢复知觉。”史先强说。

  忙的时候,夫妻俩会把孩子送回娘家,或是送到村民朱艳萍家。“孩子一大早就被他俩拽起来了。”朱艳萍心疼这一家子,“再回来时,他俩从眉毛到鬓角,挂满白霜,孩子都快认不出这对‘霜花夫妻’了。”

  “我爱人特别喜欢‘霜花夫妻’这个名字。”史先强说,“巡逻后身上挂着的霜花,是我们之间独有的浪漫。”

  他们眼中的浪漫,实际上却暗藏危险。江上的冰缝、清沟,都被连绵的冰疙瘩掩盖;陆上的坑洞、坡坎,在过膝的积雪中难以发觉。

  “警务就是家务”的真实写照

  2021年11月30日,史先强和沈欣与护边员刘建、杜文龙一同巡江。那时江水刚刚封冻不久,冰面还不结实。

  “大家注意脚下,冰层不厚,中间有空的,尽量别往江中间走。”史先强高声提醒大家。

  话音未落,只听“咔嚓”一声,刘建一脚踩破薄冰,紧接着半个身子掉进江里,江水瞬间没到他的胸口,身旁的杜文龙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刘建的大衣,史先强也赶紧上前,两人一起使劲,才将刘建从水中拉出来。刘建惊魂未定,走上江堤时身上已结了厚厚一层“冰铠甲”,史先强一边帮忙清理,一边让杜文龙送刘建回去,他和沈欣继续巡逻……

  每隔一段时间,史先强还要跟着边防部队官兵去更远的边界巡逻。巡逻一次大约要走10公里,来回两个多小时。中间有很长一段边境线人迹罕至,没有居民,没有手机信号,还时常有熊出没。每次史先强去巡逻,沈欣总是很担心。史先强却笑着说:“当兵的时候我就驻守北极镇北极村,路线我熟得很,没啥可担心的。”

  史先强喜欢跟着边防官兵巡边,他觉得像回到了曾经的军旅生涯,浑身充满了劲。史先强始终牢记着北极边境派出所院子里那14个醒目的大字——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

  洛古河夫妻警务室的东侧外墙一整面墙上画着警民一家亲的宣传画,还写有一行字——“警务就是家务,工作就是生活”,这是史先强和沈欣在洛古河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事找小史”已经成为习惯

  2021年夏天,由于连日降雨,黑龙江等河流水位上涨,史先强连续值守江边坝堤,昼夜查看水位,沈欣挨家挨户通知村民撤离至安全地点。

  撤离途中,村民王英敏想起家里养的鸡还在院子里,转身就要回去。沈欣使劲拉住她说:“大嫂,咱哪儿跑得过洪水呀!鸡没了可以再养,人没了就啥都没了!”可王英敏坚持要回去。这时,史先强跑过来说:“嫂子,你先走,你家的鸡我帮你抓回去。”王英敏这才同意撤离。史先强在几名护边员的帮助下,将100多只鸡安全转移。

  “他哪会抓鸡啊,手上胳膊上都被啄得流血,就是自己家里人也没这么拼命的!”王英敏每每提及此事,就忍不住掉眼泪。

  “小史两口子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很让人佩服,大伙都很感动。”朱艳萍说。在洛古河“有事找小史”已经成为大伙的习惯。史先强也总结出“一心一意了解群众期盼、真心实意增进群众感情、诚心诚意依靠群众支持、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利益”“四心”工作法。

  军旅12载,史先强先后被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公安边防支队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改革转隶后,他又获评“最美基层民警”“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成绩突出党员民警”、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最美移民管理警察”“第二届十大国门卫士”等。正如颁奖词中所写——“荒凉的山野中,你门口的灯火,是村民那份垫在心底的踏实;在极寒的严冬,警务室的门牌,是行人那份看在眼中的温暖。”(法治日报记者 董凡超 张冲)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