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和人一样,轨道客车的部件也需要‘体检’,有人形容我们的工作就是给高铁拍X光。”5月5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质量保证部转向架质控室探伤质检组组长、高级技师王丽萍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利用磁粉、超声波、X射线等,在不破坏工件表面及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对高铁的核心部件进行质量评价,这就是王丽萍从事的无损检测工作。
23年来,她参与了“和谐号”“复兴号”等中国铁路客运大部分主力车型转向架部件的无损检测任务,以零错探、零漏探为中国高铁保驾护航。
4月27日,王丽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执着追求,磨炼技艺
超声波探伤是无损检测的常用技术之一,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通至内部,遇到缺陷或底面时发生反射,形成脉冲波形。由于缺陷的出现位置是随机的,因此回波也没有一定之规,王丽萍要在千变万化的波形中发现异常。
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找准位置。“检测时,我们要在脑海中构建出零件内部的三维结构,然后精确地计算位置。”她说。
从调试设备参数到观察波形,再到计算,每个环节王丽萍都精益求精。
时间回溯至23年前,刚进厂时,王丽萍是一名车床操作工;连续三年,经她加工的部件返工率为零。这让企业发现了她具有成为无损检测员的潜质。
“刚从事无损检测工作时,看到老师傅手持马蹄形磁粉探伤仪在部件上操作,我想这也太简单了。”可当王丽萍拿起仪器开始操作时,探伤仪器立刻就被部件吸住了,她怎么也拿不起来。
“看花容易绣花难,老师傅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她说。
此后,王丽萍开始“闭关修炼”。十几斤重的马蹄形探头,她一端就是几个小时,焊缝检测动作每天要练上百次,此外有时间她就自学超声、X射线、数字编程等知识。
经过一番苦练,王丽萍熟练地掌握了多种无损检测方法,并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从业23年,王丽萍不断钻研无损检测技术,先后发表科技论文23篇、编撰专著2部、获得专利8项、完成创新成果11项,从一名普通检测员成为行业内知名的高铁转向架无损检测技能专家。
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进入21世纪,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速度等级、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相关质量管控也越来越严。
“能够精准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质量检测水平的持续提升,将助推中国高铁制造技术的升级。”王丽萍说。
作为无损检测领域的资深专家,王丽萍先后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50余项,参与了中国铁路6次大提速主力客车车型的检测工作,在“和谐号”“复兴号”等中国高铁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主持的“转向架横梁组成焊接质量攻关”“转向架关键焊缝涡流和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等项目为轨道客车转向架自动化、智能化焊接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升级和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激光电弧复合焊技术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2019年,在参与项目攻关的过程中,王丽萍带领探伤团队承担焊缝的无损检测任务,通过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和反复试验,获取了焊缝浅表和内部组织结构的详细探伤数据,为项目组的技术开发和工艺设计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和判定依据,最终帮助企业在激光复合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技术上实现突破,使这项高效率、高质量的焊接技术首次在高铁制造领域得到了应用。
传承技艺,不断求索
为了培养更多无损检测技能人才,同时与研发、工艺部门开展协同创新,中车长客为王丽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
作为该工作室的带头人,王丽萍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作室成员,平均每年开展200多课时的培训。
2020年,王丽萍与团队成员共同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申报3项成果,其中一项成果晋级国家级大赛。
如今,王丽萍的学生已有百余名,探伤组里还来了几位“95后”。“肯吃苦、学得快、脑子活,我相信这些年轻人不但能把技艺传承好、掌握好,而且将来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王丽萍说。
今年3月31日,由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为了保证超导材料的稳定性,其核心部件高温超导磁体的主体结构必须严格密封且能够承受极低的温度。
为此,王丽萍攻关团队与研发团队密切配合,针对不同部件的材料和结构,采取了全新的检测方法,确保高温超导磁体的密封结构完全符合要求,助力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做的事情不出错,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王丽萍说。(通讯员 金万宝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