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来源:经济日报2023-05-10 09:34

  作者:张忠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办公厅主任】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这深刻揭示了开展主题教育的深远政治考量,为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我们这么大一个党,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我们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始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总结。

  党的团结建立在正确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纪律规矩、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上,需要全党同志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坚持党性原则,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团结奋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进全党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实现思想上更加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全面系统深入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深刻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在政治信仰感召下、在共同理想信念激励下,全党更加团结统一,凝聚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坚持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现政治上更加团结

  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党中央不能实行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出现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的局面,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政治上的团结,需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承担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落实到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决不能荒腔走板、变味走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要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敢于刮骨疗毒,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着力解决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实现行动上更加一致

  党的团结统一,要求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其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这次主题教育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实践。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