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汝城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汝城是党领导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朱德曾三到汝城,开展了许多影响中国革命发展进程的革命活动,与汝城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缘。
坚持独立自主与范石生合作
南昌起义部队潮汕失利后,朱德率部分起义军进入湘赣边的崇义县上堡一带山区。该地偏僻贫瘠,部队给养困难。加之国民党军队虎视眈眈,有随时被歼灭的危险。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是朱德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在南昌起义前一直同中共秘密保持联系。其时,范石生部正驻扎在韶关、汝城一带,并派参谋带着希望合作的亲笔信来上堡与朱德联系。
朱德就合作之事在起义军领导层中进行了商议。他辩证分析了合作的利弊,提出了坚持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的三大原则。经党组织讨论,决定同范石生合作。
1927年11月20日,朱德从江西上堡出发前往汝城。中途在汝城县濠头墟宿营。半夜时分,枪声大作,土匪何其朗部将濠头墟紧紧包围。朱德扮成“伙夫”,以其智慧和胆略巧妙脱险。
11月21日,朱德抵达汝城县城。在位于津江村的储能学校,先后同四十七师师长曾曰唯、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展开谈判。朱德明确提出3个条件:一、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党什么时候调我们走,我们就什么时候走;二、给我们的物质补充,完全由我们支配;三、我们的军政和训练工作等,完全按照我们的决定办,不得进行干涉。双方最后达成协议,同意朱德提出的原则,起义军改用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四十七师副师长兼一四○团团长,按一个团的编制,发放薪饷弹药和被服。至此,部队从南昌起义后一直未解决的军需给养问题得以解决。
朱范合作,体现了朱德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灵活的斗争策略,使部队摆脱了困难处境,得到休整与补充,稳定了军心,保存和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扩军振军,再掀工农革命运动高潮
1927年11月26日至28日,朱德在汝城县城衡永会馆秘密主持召开湘南、粤北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史称“汝城会议”。朱德在会上介绍了与范石生部合作情况,传达了中央关于发动湘南起义的指示,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发动以汝城为中心的湘南起义等具体问题。汝城会议在思想上、军事上、组织上为发动湘南起义作了必要的准备,使汝城成为湘南起义最早的策源地。
此时的十六军中,除一四○团外,还有被改称为第一四一团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第三营和改称为第十六军特务营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为加强对一四○团、一四一团和特务营三支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朱德和陈毅秘密建立中共第十六军军委,陈毅任书记。它的成立,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再举湘南义旗、实现朱毛会师奠定了基础。
朱德在津江、锦堂、西垣等村先后办起了短训班及农民夜校,并亲自上课,号召穷人团结起来,打倒新老军阀,打倒地主豪绅。仅津江村就有200多名青壮年报名加入了革命队伍。短时间内,队伍就发展到1000余人。朱德经常深入周边乡村,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讲解革命道理,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被反动派压制的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又恢复了起来,打击反革命势力,重新掀起了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潮。
建政扩红,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7月29日,朱德率红四军第二十八团来到汝城,在南洞击溃胡凤璋部一个营。随即,在南洞墟召开了2000多人群众大会,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成立南洞乡苏维埃政府,组建农民赤卫队,进行插牌分田工作。应湘南特委请求,抽调红二十八团三营党代表唐天际、红四军军需处长欧阳焜等干部,重建中共汝城县委,唐天际任县委书记,抽调了30余名战士组建湘南红军游击大队。马桥等地农民组成的汝城赤卫队前往会合,编为湘南游击大队汝城赤卫队。在中共汝城县委的领导下,以资汝桂边的西边山为根据地,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8月初,朱德率部分别成立田庄乡和开山苏维埃政府,组建农民赤卫队,开展插牌分田工作。8月10日,在南洞召开 5000多人的庆祝大会,成立了北区(含田庄、南洞、开山)苏维埃政府。会上,朱德号召农民群众团结起来,积极参加土地革命运动。会后,全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丈量土地、插牌分田运动,北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县产生了广泛影响。8月中旬,汝城县苏维埃政府在田庄墟成立,选举欧阳焜为主席,朱忠良为副主席。在中共汝城县委领导下,各乡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朱德代表前委将湘赣边区游击大队改编为湘粤赣边区游击大队,发给步枪15支,鼓励游击大队坚持武装斗争,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朱德在汝城及其周边开展革命活动,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指挥突破第二、第三道封锁线,与毛泽东联署发布《出路在哪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汝城。作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运筹帷幄,指挥红军胜利突破了国民党精心构筑的第二、第三道封锁线。
10月25日,朱德致电各军团及军委一、二纵队首长,对中央红军西进赣粤湘边境、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作出部署。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一团率先进入汝城,于东岭大管塘一带宿营。随后,各军团及军委纵队分别从热水、集龙方向陆续进入汝城。11月1日,朱德致电各军团及军委一、二纵队首长,部署进攻汝城县城、大坪一线,以迅速通过敌人封锁线。至11月6日,朱德指挥各军团,历经了大小战斗20余次,摧毁敌碉堡100余座,国民党精心构筑的第二道封锁线全线告破。
11月7日,毛泽东与朱德联署发布了《出路在哪里》,号召工人、农民、兵士及一切劳动民众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暴动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共产党的主张,建立工农自己的红军、工农自己的苏维埃政府。
11月9日,朱德抵达汝城县文明司,立即致电指挥各部迅速通过第二道封锁线,部署突破第三道封锁线。这时,庞大的后勤队伍携带的坛坛罐罐太多,拖累了整个战斗部队的行动,问题愈加暴露出来。于是朱德依军委决定部署毁弃与分散300担资材,以便轻装西进。11日,红三军团占领宜章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和大部队“搬家式”转移带来的种种困难,朱德以果敢的意志、卓越的指挥,为胜利突破敌人封锁线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