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养猪状元”孙多梅:“大家富了才算富”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养猪状元”孙多梅:“大家富了才算富”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3-04-03 16:14

  3月下旬,孙多梅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又如约而至。“春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潮湿阴冷天气多,猪场极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特别是细菌性疾病多发。这时候养殖户最需要专业的生猪疫病防治知识。”

  这样的培训班,在安徽省凤台县尚塘镇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年,上百期。“一年五期到七期,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我自费从省、市、县畜牧部门和大型养猪场请专家、教授来。”孙多梅说。

  54岁的孙多梅,是凤台县咏梅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生猪养殖30多年,不光凭着能吃苦、爱钻研,为养猪增加科技含量,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还在回乡创业后,不断引进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开启“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村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带着乡邻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孙多梅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十佳女状元等称号,受聘为安徽省委讲师团专家库巾帼宣讲员。

  时针回拨至1991年,顺应打工潮,年轻的孙多梅和丈夫也选择了外出务工。与大多数选择进入流水线的务工者不同,孙多梅两口子走进了江苏一家养殖企业,进入了又脏又累的养殖业。

  “村里知道的人都说,出去还干回了老本行,还不如老实在家养猪。”孙多梅笑着回忆:“俺们可不这么想,流水线轻松,但不算个事,学门技术才是一辈子吃不完的本事。”

  孙多梅聪明、爱琢磨。一年下来,企业一整套的生猪养殖技术、预混料配方及生料养猪、猪舍构建等技术全被两口子摸得透透的。

  1992年,夫妻俩回乡创业。他们从三头生猪开始养殖,逐年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十余头、一百头、一千头、近万头,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孙多梅把挣到的每一分钱几乎都投入到了扩大养殖中去。因为,她有一个建一座现代化养殖场的梦想。

  “就像江苏牧羊集团那样的,宽敞、干净、标准化的养殖棚,顶棚有光伏发电,节约能源,可以把猪粪污水直接加工处理成液肥。”孙多梅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描摹着畅想了很多年的“梦想”。

  2016年,夫妻俩多方筹集1200万元,按照“最初的梦想”,孙多梅的理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1997年从北京购置一套中型饲料加工设备,创办产业实体。2013年创办咏梅农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都挺平静,但当这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落成,我真是喜极而泣。”抚摸着基地的一砖一瓦,8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在孙多梅脑海中一遍遍闪回。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句话是孙多梅的口头禅。

  作为当地养殖业的龙头企业,2017年,孙多梅就与凤台县扶贫部门签订了帮扶协议,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县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由孙多梅牵头每年给全县253户贫困户分红36万元,一共分红20年。

  然而,就在夫妻俩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灾难突降。2018年8月,一起打拼兴家立业的丈夫因意外事故离世。紧接着,从事兽医工作50多年的父亲伤心过度,一病不起,50天后也离开了她。

  坏消息接踵而至,县财政入股的光伏发电,原计划并网后每度电收益0.98元,因为种种原因每度电只兑现了0.36元。随之,非洲猪瘟影响了生猪市场流通,猪价也由原来7元一斤跌至5元左右,养猪场100多万元打了水漂。

  当所有人都摇头叹息,认为“孙多梅再也爬不起来了”的时候,这个坚强的皖北女人再一次擦干眼泪,强忍悲痛站了起来。

  “我身上背负着250多户贫困户的脱贫希望,他们都等着这笔钱买米、买面、买肉过年,我必须信守承诺,再难也不能难了他们。”孙多梅东拼西凑、贷款借钱,硬是将36万元扶贫资金全部发到贫困户手中。

  光分红还不行,还要“拔穷根”。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掌握生猪养殖技术,孙多梅把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倾囊相授。这些年,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培训班越办越大,截至目前,已有1.5万余人次接受了相关培训,发放养殖技术材料3万余份,200多户农户跟着她养殖致富。

  爱人离世后,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的儿子王贝回到了她身边。在孙多梅的指导下,他在实践中学习、钻研养殖技术,跟5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携手二次创业,不光做大做强母亲的事业,也积极投入扶贫工作。几年来,他们创新“生猪代养”“光伏扶贫”“扶贫工厂”“小龙虾养殖”等多种扶贫方式,持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

  如今的尚塘镇,一座年产值超过2000万、现代化的智慧养猪基地,正颠覆人们对传统养殖业的认识:利用猪舍顶棚进行光伏发电上网,自动化的喂饮、温控、仔猪保健、智能云生物安全等系统,猪粪污水综合处理加工成液肥……仅生态循环利用一项,年增效160万元以上。

  而如今的孙多梅,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带着村民共同致富。(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