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没花一分钱,全凭村民“众筹”,河南省息县项店镇曹集村就在村头的荒地上建起一座小游园。半年时间里,大家有智献智、有力出力、有物捐物。凉亭是村民捐来的,步道、躺椅、秋千架都是大家动手旧物改造的,你带来几袋水泥,他送来几根钢筋,就这样,曹集村愣是建成了一座品质、功能不输城里的公共游园。
“众筹”游园让先天优势不足、集体经济薄弱的曹集村在十里八乡迅速“出圈”。为了帮村里干成事,前不久,项店镇又争取来县级水利项目,对与游园相邻的大塘进行清淤施工,有荷塘、栈道、景观的“游园二期”正从图纸“挪到”现实。曹集村党支部书记曹国华话里亮堂:“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办法总比困难多。”
基层治理该如何聚力?“体制机制顺畅,各项工作就注入了源头活水,这是破题基层治理的关键。”息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息县聚焦党建引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支部过硬5个方面,全面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把党建落在事上,把治理落在细上,村村争当“摘星”族,共建共享活力足,好法子走出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基层治理连接着千家万户,说起来千头万绪,人财物资源下沉难、县乡村一体统筹难、治理效能持续提升难,难题种种需巧解,只有联实际、接地气、贴民心才是正解。在息县基层治理工作中,像曹集村这样把“不好干”变为“想法干”、“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的乡村比比皆是。
息县任大寨村老年村民多、家庭妇女多、产业资源少,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宇带着村民们立足实际,以稻草加工、杞柳编织、葫芦烙画等为主导,为村民量身定制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去年11月,在息县组织的“五星”支部创建季度观摩活动中,任大寨村的产业思路被大家津津乐道。能引起强烈共鸣的全在一个“实”字,产业之路实实在在地回应村民的心声,为民之情实实在在地触动了在场基层干部的心弦。办法灵不灵,路子对不对,效果好不好,唯实不破。
为了推广基层治理的好办法,息县每季度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观摩比武,通过“一听二看三查四评五总结”的方式,对标先进,取长补短。年底对全县36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综合考评,以优先给予职级晋升、提高工资报酬等方式作为正向激励,推动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效能持续释放。(余江 马依钒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