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汕头大学文学院:用心用情讲好粤东巾帼英烈故事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建动态> 高校党建 > 正文

汕头大学文学院:用心用情讲好粤东巾帼英烈故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03-17 10:58

  三月的粤东,春光正盛,暖阳温润。一群穿着红色马甲的女生于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的红墙中穿梭,“您好!请问您对‘粉枪队’有了解吗?”“请问您有听说过‘许玉磬’吗?”原来,她们正针对粤东女性英烈事迹的传播现状,对游客进行访谈。

  这是来自汕头大学文学院的“寻踪”研究团队,这样的工作她们已经开展了两年。利用课余时间,她们前往粤东五市近20个乡镇,走进革命老区,寻访女英烈故居,已走过一万多公里路程。

  用心搜集,让女英烈故事“实”起来

  粤东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印记。在这里,也涌现过许多为中国革命与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甚至献出生命的女性,然而她们的事迹却有不少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

  为了让这些女性在那段红色岁月中的付出与奉献得到传颂,把英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汕头大学文学院师生决定组成“寻踪”研究团队,搜集、挖掘、整理她们的故事或遗迹。

  团队成员深知,只有深入一线调研采风,才能触摸与感受女英烈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更生动真实地将红色故事写好讲好,将红色精神传播给大众。她们分成小组,多次研讨各组的调研计划和访谈提纲,最终形成近2万字的整体工作方案。每到一处,成员们都进行脚踏实地的探索,实地考察记录、听讲解员系统讲解、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通过粤东地区档案局、博物馆、文化馆等查阅和收集大量史料。

  “女英烈的资料收集起来比较困难,找到的文字资料都是较为宏观的叙述。于是我们去革命老区、纪念馆发放问卷,随机采访游客和讲解员;通过搜索到的地址去寻找女英烈的故居,访谈村里的老人,托人联系到她们的后代,一点一点地把线索串联起来,这个过程确实是十分艰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学生廖晨薇是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对搜集资料感触颇深。

  调研地路途遥远、调研时间限制、革命故居暂停开放等情况,给团队的实地调研造成了不少的困难,但大家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始终坚持扎扎实实地搜集与整理,真实地进行记录。

  用情撰写,让女英烈故事“立”起来

  在掌握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团队开始动笔撰写女英烈的故事。“我们目前已经完成18个粤东女英烈的故事稿了,近五万字呢!”这是每个团队成员都引以为傲的事情。截至目前,她们共收集了粤东女英烈的事迹资料3.7万多字,实地调研的访谈音频累计时长达1026分钟,撰写出近5万字的18篇原创故事稿。

  项目组致力于挖掘资料中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把有深度的故事写得有感情、有温度。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研究生纪泽慧负责调研和撰写女英烈冯铿的故事,她被冯铿的红色精神与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尽管冯铿早已与我们时空永隔,但作为第一批中国现代女性革命者中的一员,她的革命之路暗含着革命与解放、革命与女性等复杂关系的调和过程。透过历史的镜像,我在‘书写’她的过程中感受到革命的激情、女性的坚韧、组织的力量。”

  除冯铿外,潮州“刘胡兰”黄秋富、号称“女中伟丈夫”的洪茵、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蔡素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妇女武装力量之一粉枪队等,都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她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些正值大好年华,有些还有丈夫孩子的牵挂,但生活在那个年代,她们却有着钢铁般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换取天下苍生的幸福,她们是如此的高尚又纯粹。”纪泽慧说。

  用力传播,让女英烈故事“活”起来

  完成粤东女英烈的故事稿后,团队在传播故事上动足了脑筋。大家认为,要更好地传播粤东女英烈的事迹,就要先原汁原味把女英烈的故事讲好。她们到中小学、社区开展故事分享会,对粤东女英烈的故事进行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讲述,并配合图片、录音等,让聆听者有沉浸式体验。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学生蔡燕是宣讲队的一员,她回忆起在某所中学讲述粉枪队队长赖月婵的事迹时,仍特别感慨:“我在宣讲时曾数度哽咽,现场的中学生屏息凝神、眼中饱含热泪,我们仿佛一起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女英烈赖月婵的坚贞不屈和舍生取义。宣讲结束后,学生们都说,这样的英烈故事‘好听’‘还想听’! ”

  团队成员还结合现实需求和技术,使粤东女英烈的形象进一步具象化、丰富化、立体化。团队重点打造红色戏剧、剧本杀等,尝试结合粤东本地的泥塑、潮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让大家可以更具象地体验女英烈的人生。

  “寻踪”团队第二届的领队、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学生徐薇对粤东女英烈事迹传播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挖掘更多女英烈的事迹,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她们的故事,为丰富红色文化、活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出一份力!”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高毅哲 通讯员 吴锳凡)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