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初心选择 一生坚守——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曹艳群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初心选择 一生坚守——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曹艳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2-17 14:10

  她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36岁。

  2021年12月15日,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一检察部副主任的曹艳群,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急性心源性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从检13年来,曹艳群始终扎根偏远山区的办案一线,为检察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今年2月15日,在南宁举行的追授曹艳群同志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检察院追授曹艳群同志“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追授曹艳群同志“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学好法律,只为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1985年2月,曹艳群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一个普通瑶族家庭。在报考大学时,曹艳群选择了法学专业。“我是从瑶乡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学好法律,就可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曹艳群曾这样说。

  2008年大学毕业时,曹艳群初心不改,怀揣着最初的理想,选择回到资源县人民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官。“曹艳群曾告诉我,学习法律,为家乡奉献,是她的梦想和志向。”曹艳群的高中同学刘双艳说。

  曹艳群很快进入角色。她的丈夫蒋涛说:“平时,乡亲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都会找曹艳群请教,她都会认真耐心地解答。”曾经,老家的一名老人因种养的药材被人偷走,找到了曹艳群请求帮助。了解情况后,曹艳群悉心指导老人撰写报案材料,讲清被窃财物金额认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老人追回了财产损失。

  2018年前后,资源县检察院受理了多起非法占用农用土地案。冒着酷暑,曹艳群和同事们组织开展“以案释法”进乡村活动,到当地苗寨普法,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走访,曹艳群发现当地法治宣传教育亟待加强。她与驻村干部反复沟通,建立检察机关助力苗寨法治宣传常态化机制,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她是真的爱检察工作,不畏难不怕苦

蒋涛回忆,2021年夏天,刚休完产假的曹艳群就主动承办了一起36年前的信访积案。“她是真的爱检察工作,不畏难不怕苦。”

  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曹艳群秉持着一颗为民解忧的心,主动请缨。为了查清案情,寻找关键证据,还在哺乳期的曹艳群多次到案件现场调查。为了获取证人证言,她托同事和亲朋好友千方百计联系知情人,逐一走访原案件承办人。为了完善证据,她和同事驱车2000多公里,跨越3个省份寻找关键证人。最终,她找到了50多名证人,制作出8本卷宗,撰写了110多页的审查报告。“没有一股‘钉钉子’的精神,这样的案件是办不下来的。”资源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蒋泽汉说。

  全面掌握案情之后,曹艳群决定按照“需听证、尽听证”的原则,组织召开案件公开听证会。会上,曹艳群向案件当事人示证,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同时邀请人大代表、律师代表等担任听证员,通过摆事实、讲法律、释情理,最终解开案件当事人的心结,让信访群众心服口服。“喜欢这身检察蓝,不仅是因为能指控罪犯,除暴安良,更能让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温暖。”曹艳群曾说。

  始终坚持干净做人、踏实做事的准则

作为一名检察官,曹艳群一直都以“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她始终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曹艳群经常对自己的朋友们说:“只要不打听、不过问,就是对我最大的理解支持。”

  2021年12月,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曹艳群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病毒性感冒,几近失声。“她负责的部门是检察院主要的业务部门,案件量很大,经常要加班加点。离世前两个星期她患了重感冒,严重的时候连说话都困难。”蒋涛说。

  2021年12月10日,收到群众张某胜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书后,曹艳群立即向法院调卷、向原办案法官核实、向张某胜所在村村委会了解张某胜的家庭情况。当天下午下班前,曹艳群向上级部门上报了司法救助线索,她说:“张某胜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应当予以救助。一定努力在过年前发放司法救助金,让他们一家过个好年。”

  2021年12月15日上午,曹艳群还在为第二天的司法救助工作做着准备。“我们原本计划第二天对张某胜的司法救助案件进行再核查。”桂林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刘影说。但遗憾的是,12月15日中午,曹艳群突发急性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次日,刘影忍着悲痛去张某胜家中调查核实相关情况,被救助人张某胜的妻子问:“上次那位女检察官怎么没有来?”得知曹艳群因公殉职的噩耗后,张某胜的妻子眼含泪水说:“这么好的检察官怎么就突然走了。”

  2022年元旦前,桂林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秦艳代表曹艳群将检察机关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了被救助人张某胜手上,办完了曹艳群一生的最后一个司法救助案件。(记者 倪弋、李纵)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