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来源:新华网2023-02-06 17:23

  眼神,清澈且坚定;笑容,温暖又亲切;双手,粗糙而有力。

  “七一勋章”“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虽有众多荣誉傍身,但今年62岁的卓嘎,看起来仍如西藏千千万万的牧民一样——勤劳、淳朴、善良。

  新春时节,连续几天,我们在西藏边境玉麦乡与卓嘎在一起,看她喂牛,找她攀谈,听她宣讲,同她巡边,寻找心中的答案:

  是什么样的信仰,让卓嘎和父亲、妹妹一起,作为玉麦乡仅有的居民顽强生活几十年,守卫祖国的领土?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来自北京的关怀,精准滴灌在祖国边陲的玉麦,让天堑变通途,把“三人乡”变为小康乡?

  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高原上的人们“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在这个世界屋脊的边陲小山村,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为了祖国安宁 数十年顽强守望

  新春时节的清晨,当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距离北京四千公里之遥的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和村民们一起,穿戴整齐,也在雪山下庄严地升国旗。

  玉麦和北京,始终心连心。

  晨曦中,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缓缓上升,卓嘎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的情景。

  那天,父亲桑杰曲巴拿着从外面买回来的红布和黄布,又裁又剪。

  看着父亲穿针引线,将黄布剪裁成“像花又不是花的图形”,并精心地将它们缝制在长方形的红布上,姐妹俩不禁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父亲笑着说:“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东西。”

  那一天,在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边陲的小山村,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面国旗,就是父亲用手缝制的国旗。

  为什么对于这片土地来说,升国旗会如此重要?

  很多年后,卓嘎和央宗姐妹俩才慢慢明白:国旗就代表着国家,国家就是脚下的土地。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玉麦,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因为长年只有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三人,曾经这里被称为“三人乡”。

  翻阅历史,玉麦规模最大时有20多户300多人。随着人们陆续迁出重山阻隔、交通闭塞的玉麦,比半个上海市面积还大的玉麦乡,唯余桑杰曲巴一户人家。

  就连牦牛都知道要去水草丰美的地方生活,更何况是人?

  卓嘎和央宗哀求父亲,“咱们也搬走吧。”

  但桑杰曲巴很倔强,“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就没人了!”

  “玉麦是中国的领土,有土地就得有人,即便再孤独、再艰苦,也得为这块土地留下来。”

  于是,三个人组成的小家,牢牢地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三个人组成的“人口最少乡”,锚定了一个国家的坐标。

  父女三人坚守,等来了玉麦的“蝶变”。1996年,政府选派的干部、医生为玉麦注入“新鲜血液”,同年两户新居民搬进玉麦,当地居民增至18人。

  如今,曾经的“三人乡”已经发展到67户200多人。

  风雪边关写忠诚,家国情深展担当。一家三口人的信仰,变为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守望——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玉麦乡的清晨,是从清脆的玉麦河水声和屋顶的炊烟中苏醒过来的。赶上好天气,天空格外湛蓝,阳光泼洒在扎西孜巴山顶,恰如五年多前的那一天。

  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俩回信。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

  “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

  “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

  卓嘎说,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边远山区看望慰问群众,就萌生了告诉总书记我们生活很好的念头,“没想到总书记真的给我们回信了。”

  2018年2月,西藏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聚焦“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社会保障)”十项提升工程,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同年3月,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卓嘎,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满怀欣喜和感激,她在全国两会上,向大家展示玉麦乡的蓝图——小康新玉麦。

  从2018年开始,玉麦乡开展边境小康村及配套设施建设,轻钢龙骨架构民居及排水、通讯、学校、中心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拔地而起。2019年,国家投资超5亿元、总里程50公里的曲玉柏油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解除了玉麦每年大雪封山的困扰;同时,国家电网将10千伏的输电线路接入玉麦,玉麦人用上了安全稳定的常明电。

  如今,蓝图已变现实,玉麦已建成小康乡,2022年全乡人均年收入近4.4万元,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等……

  走进村民索朗次仁家,客厅内炉火正旺,藏茶飘香。楼上的2间客房布置温馨,干净整洁。

  “我们是2019年从隆子县热荣乡搬来的,最近在忙家庭旅馆装修的事。”索朗次仁说,夏天游客多,客房供不应求。“我在外跑运输,妻子在家经营客栈,儿子刚刚考上了大学,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蔬菜基地的大棚里,黄瓜、青椒、大白菜等十余种蔬菜长势喜人、绿意盎然;几十头藏香猪在山上悠闲觅食,养殖基地建成后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

  正如卓嘎所说,“即使相隔万里,玉麦离首都北京也很‘近’,总书记跟我们心连心。”

  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挤完牛奶,吃过早饭,卓嘎穿戴整齐,早早来到乡政府会议室。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卓嘎要在这里为全乡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卓嘎用藏语向干部群众边宣讲边解释,“我们要爱护家乡的山山水水,守好国家的一草一木。”

  精神的传承,从不曾间断。

  2018年,作为玉麦乡第一位大学生,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玉麦乡政府的干部;2019年,卓嘎的大女儿巴桑卓嘎大学毕业,回到玉麦乡纽林塘村,成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

  “我愿意跟外公、妈妈、姨妈一样,坚守这片土地,推动家乡发展。”巴桑卓嘎说。

  受到卓嘎、央宗姐妹爱国守边精神的感召,得益于玉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群众搬到这里。

  扎西江村一家4口人于2019年搬到玉麦乡。面对新环境,他们很快适应了新生活。

  “我们每月参加2次巡边任务,每次来回10天左右,需要自带帐篷、炊具和食物等。”扎西江村说,虽然路上或有危险,可每次巡边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卓嘎姐妹就是我们的榜样,要为国家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

  巡山时,不少陡坡在70度以上,上山时要借助绑在树上的绳索,下山时只能屁股着地一点点前挪。巡山时,队员带上饼子、糌粑和风干牛肉,在离河较近的宿营点休整。

  经常带领大家巡边的玉麦乡党委书记胡为民说,如今玉麦乡人口越来越多,生产生活半径越来越大,这片国土守得越来越好。

  漫步玉麦乡,一座座藏式小楼掩映在苍松之间,干净整洁的村道通向人家,宛如一幅冬日里的水墨画卷。

  这里的人们,巡山放牧,笑语欢歌,用心守护家园,用双手努力让家园变得更美好。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守好玉麦的一草一木,守护好国家的每一寸领土。”这是记者在玉麦听到的最真挚的声音。

  没有人生而伟大,但总有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恰如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乍看弱不禁风,却能经风雪、耐严寒,即使在寒风中也会沐浴阳光,顽强挺立。

  (新华社拉萨2月5日电 记者沈虹冰、翟永冠、陈尚才、范帆)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