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党委系统信息化的要素关系
首页> 党建频道> 独家报道 > 正文

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党委系统信息化的要素关系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2022-09-02 14:29

  作者:董越(北京市密码管理局)

  近年来,随着移动办公、督查工作系统、信息工作管理系统等项目落地,党委系统信息化逐步构建起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综合协调与保障的信息化生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积极作为。但党委系统信息化也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立项急、规划缓”“管理硬、技术软”等问题,单一、孤立、片面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和服务保障任务所提出的现实课题,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用好系统观念处理好各要素间关系。

  理清“来、去”,才能自如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永远都是干事创业的基本命题,也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作为密码事业中最年轻的业务,信息化工作更需要理清“密码工作光荣优秀传统”的来时路和“开创未来”的去途。

  继承“来”时路。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一代代密码工作者始终坚持“党管密码”,紧紧追随着党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在不同时期经受血雨腥风的严酷斗争和生死考验,走过手工到机械化再到信息化数字化的自主创新之路,又逐步孕育商用密码“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这些宝贵经验无一不被党的密码工作所验证,信息化工作者应倍加珍惜。

  开创未来“去”途。在党委系统中,密码工作和信息化工作实则密不可分。密码在构建网络空间信任、保障网络空间秩序中提供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在未来,要继承密码工作光荣优秀传统,积累同密码业务协同的实践经验,探索形成一系列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信息化规划能力满足党的执政资源按需汇聚、优化配置,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善于“攻、防”,赢得主动

  随着党委信息化的规模更大、技术更多元、用户更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是信息化管理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预见和难预见的风险因素将明显增多,需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和安全这对“攻、防”关系。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委信息化经历了从无到有搭建政务内网,从部署机关OA“初露锋芒”到跨地区跨部门应用“遍地开花”,已成为数字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三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是必然的。我们要保持以发展质量的提升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定力,从而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应对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安全挑战,不能被安全“紧箍咒”念得心神不宁。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离不开安全作保障。“漏洞后门”数据丢包、“致瘫治乱”病毒攻击等传统安全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企业经营困难、运维“隐形转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的压力,党委系统信息化正面临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需要密码应用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工作从“重建”到“重保”阶段的转型,使信息化具有“主动免疫力”,从而以自身安全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保障党委系统信息化的持续稳定展开。

  把握“分、寸”,校准角色

  党委信息化工作穿插在党委领导、需求部门、服务保障企业之间,管理和服务职能相互触发,在细节处把不准“分寸”,也就回答和解决不了“我是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导致失误犯错。

  系统流程化,密织保障“网”。党委系统信息化是为党政机关规范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保障。而优质服务不会凭空而来,背后需要将系统流程化,统筹协同一张“保障网”。服务市委系统的信息化需求时,重点在于抓落实,必须按照既定的系统任务拆解为流程,从工程实施角度和信息化技术实现角度分类绘制分工、任务、进度、流程、作战等图表,“网”中每条战线要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

  流程标准化,搭好服务“桥”。我们需要自觉担当信息化服务主责,搭好双方“桥梁”,做好服务保障流程标准化,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专业问题通俗化,减轻各方探索成本和精力。要善于总结、归纳和提升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保障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模式、可推广的操作方法等,制定并形成广泛应用标准化工作模板。做到像工具书那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