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将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五年成就综述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建动态> 高校党建 > 正文

将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五年成就综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08-18 16:20

  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一大批青年学生用智慧和汗水,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将创新创业的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中国梦,融入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用青春年华书写时代华章。

  在“红旅”底色上筑梦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回响。

  传承红色基因,接受思想洗礼,了解国情民情,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成果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是“红旅”始终不变的底色。

  过去5年,累计有483万名大学生参加“红旅”活动。他们走进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古田等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艰辛的创业史;走进安徽小岗村、黑龙江大庆油田、宁夏闽宁镇等地,感受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旗帜遍插祖国大地。

  5年间,陕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分别在梁家河、延安革命纪念馆、铜川照金、延安南泥湾及延安宝塔山举行,向广大青年学生呈现不同的红色教育维度,传递不同的红色精神内涵。

  甘肃省紧扣“红色筑梦点亮人生青春领航振兴中华”主题,从红军会师地会宁到南梁革命根据地,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南梁精神”。

  福建省把开展“红旅”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深挖八闽红色基因,推动项目团队进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

  第五届“红旅”赛道获奖选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陈可认为:“在‘红旅’舞台上,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创业模式,但服务国家的目标是相同的。”

  重庆大学“寻荟记”项目团队成员彭争民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就要展现理想信念,激发自我潜力,把青春奋斗融入国家前途命运,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乡村振兴舞台上逐梦

  “红旅”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促进了高校智力资源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基层精准落地转化——

  截至目前,已有累计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农户255万余户、企业6.1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7万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交通大学的“国瑞葡”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周边产业增收超30亿元,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3000余位。

  重庆大学“硅根结蒂”项目团队研发出增产和修复一体化的新型硅藻基硅肥,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土壤修复的双重效果。

  福州大学“村落传统民居‘一站式’守护者项目”团队因地制宜,以“高校+科研+公益”的道路,推动古民居、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团队1000余人,共有90余支实践队伍深入该省30多个乡村,开展服务活动500余次。

  鲁东大学“共‘桐’富裕——国家战略资源油桐产业的领导者”项目,研究油桐的育种、栽培及产业链延伸开发,成为新时代“新农人”的致富带头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楂树之恋——沂蒙老区山楂精准扶贫”项目,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实现了新突破……

  5年来,一大批青年学生来到乡村、留在乡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他们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带动一批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催生出更多小微供应链,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表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培养形成了一支新锐“双创”大军,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文化资源紧密对接和助力乡村振兴。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圆梦

  参赛项目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红旅”创新特质的一个重要侧面——

  浙江大学“文物方舟——科技赋能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军者”项目,借助计算机技术,融合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知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了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AI’无界——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助力全球抗疫”项目,实现对病人从分类、诊断到重症预测的全流程监控,提升了诊断速度和能力的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阻断疫情传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SET)机器人辅助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生产产业链”项目,将智能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提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机器人产品产业链,打造农业生产智能生产生态圈……

  据了解,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已于6月正式启动,共有79万个团队、330万名大学生参加。活动以“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广大青年扎根基层创新创业,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再添“成色”。(记者 焦新)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