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党建强基固本 培养时代新人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建强基固本 培养时代新人

来源:人民日报2022-08-05 10:4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科研管理深度融合,高校党的建设持续加强,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人心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将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展现青春光彩”……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导航与控制研究所党支部与自动化系2017级博士班党支部举办的主题党日活动上,同学们表达心声。

  在毕业生即将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之际,清华大学组织开展“实现伟大复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毕业生师生联合主题党日,勉励全体毕业生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全校508个师生党支部参加此次活动,覆盖近1.2万名师生。

  高校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定型的关键时期,做好思想引领至关重要。清华大学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理想信念铸魂,用历史使命激励,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时间节点,因势利导开展主题教育。

  常态化学习教育提升了师生的思想认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也进一步增强。2021年,清华本科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数量比2016年翻了一番;研究生党员比例逐年提高,2021年共发展研究生党员1400余人。教职工党员比例也有着同样的上扬曲线: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重要“捕捉者”何珂、“戈登·贝尔奖”获得者付昊桓……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实施“导航·强基·铸魂”攻坚行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各高校着力打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名师示范课堂”,举办“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促进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针对年轻人的具体特点,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普遍重视互联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依托年轻人聚集的新媒体平台,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7月1日,中共一大会址。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宗铨作为新党员代表,参加了上海市举办的入党宣誓活动——升国旗、奏国歌,迎着朝阳,面对党旗朗声念起誓词。“我将时刻不忘党员身份,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贡献力量。”顾宗铨说。

  近3年来,微电子学院党支部党员规模迅速壮大,仅高级职称党员就有17人,其中包括5位国家高层次人才。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孙清清介绍,学院注重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攻关一线凝聚骨干人才,带动党员和师生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目前,依托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在复旦大学设立的多个集成电路国家级科研平台,支部党员牵头或参与多项攻关任务,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学校实行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党支部书记既是业务骨干也是党务骨干,既可以通过党支部书记例会参与学院整体发展、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等讨论,也能发挥好在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引领作用。”孙清清说。

  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复旦提出“像培养学术骨干一样培养党支部书记”,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学校创新支部设置、政策保障、工作激励、平台支撑、考核评价5方面机制;探索党支部书记牵头开展师德师风评议作为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评奖评优等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建立“三关心一引领”工作机制……

  抓牢抓实高校党建,强基固本是关键。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以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2018年以来,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共培育创建30个示范高校党委,297个标杆院系党组织,2543个样板党支部,辐射带动全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91%,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98.2%。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使命。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着力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学生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只有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才能更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6月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面对7100名圆满完成学业、即将扬帆前行的本科毕业生,校长尤政这样寄语。

  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实施“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引导广大学生爱党爱国。2021年,学校邀请1981级校友、“人民英雄”张定宇重返母校,为7000余名本科新生讲述“开学第一课”;在学校举办的首届“头雁领航”研究生骨干培训班上,张定宇再次受邀作辅导报告,以英雄的事迹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学校还注重在校内选树榜样典型,开展“华中科技大学先锋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先锋党支部”等展评活动。以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院系,组织本科生党员面向全校学生开展课程答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院系派出党员开展乡村规划、爱心支教……党建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华中科技大学学子投身国家关键科研领域、到艰苦边远地区扎根奉献,建功立业。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通过校内校外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引导师生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组织师生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老专家讲述党史校史,请优秀校友分享行业跨越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到乡村振兴、科研攻关、国家重大项目等一线工作,在为国奉献中绽放青春光彩。(记者 孟祥夫 姜泓冰 范昊天)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