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来源:央视网2022-08-05 08:57

  编者按: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没有也永远不会辜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望。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与您一起感受大国领袖的魅力。

  于行进在丹江口水库的轮船上,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

  于疾驰在拉(萨)林(芝)铁路的火车上,召集相关同志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

  于五指山深处的村寨凉亭里,与村民们拉家常、问生计、讲政策、谋发展……

  这十年,交通工具、村寨凉亭、农家院落,许多地方都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移动办公室”。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行进中的船

  巨闸揽江卧,船行碧波间。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

  船上,习近平总书记端起一杯新打上来的水库水,迎着光看了又看,笑着说:“‘水龙头’水质不错!”

  这是2021年5月,总书记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的一幕。

  “这个地方我一直想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这个地方的运行以及这里的移民工作,我一直关注着,这一次看一看我很高兴。”习近平总书记说。

  2014年的最后一天,因为南水北调搬离故土的乡亲们听到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吃水不忘挖井人。

  2021年5月13日,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河南南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他是来专题调研南水北调的,并为此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船舱里的一张木质会议桌,成为总书记听取情况汇报和布置下一步工作重点的“移动办公桌”。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下船后,他又乘车前往丹江口水库的一个移民村,看望那里为南水北调搬离故土的乡亲们。

  “吃水不忘挖井人呐,你们就是挖井人。”临别时,总书记深情地对乡亲们说。

  次日上午,一场主题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河南南阳召开,总书记亲自主持。会上,他明确提出,要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等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江河湖海。奔腾长江、滔滔黄河,见证了人民领袖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赤子情怀。

  疾驰的火车

  水运连着国运,长路通达神州。

  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

  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正如总书记所言,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专列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深入研究有关问题。

  火车上,习近平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一节并不十分宽敞的火车车厢,此时成为总书记的“移动办公室”。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川藏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战略工程。

  2018年10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定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

  2020年11月8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在西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求“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

  作为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拉林铁路尤其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首次入藏。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他乘车走了整整一天:“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

  23年后,拉林铁路将拉萨至林芝通行时间刷新成3个多小时。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2年6月22日,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境内。

  这十年,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村寨凉亭、农家院落

  2022年4月11日,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

  村寨凉亭里,乡亲们正议农事。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同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总书记好!欢迎到我们村做客。”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里满是温暖。

  “我叫王启望,是返乡创业大学生。”一个晒得黝黑的小伙子抢了先。他回乡当农民的经历,这些年感染了四邻八乡不少年轻人。

  “我叫王进友,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最喜欢进山听鸟唱歌了,绿水青山也是我的饭碗。”

  “有没有发现长臂猿呢?”总书记惦念着之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听说的濒危动物长臂猿的事。

  “添丁了,36只了。”

  “护林收入怎么样?”“这钱谁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村财政支出,一步步问到光伏产业发展。

  “王琼香,致富带头人说两句。”总书记记得有村民发言时提到这位腼腆的脱贫户,鼓励她说。

  “小孩上学,每天都发愁。2013年我家列为贫困户。我不想回到从前的穷日子了。在党和政府帮扶下,我种起了水满大叶茶……”迎着总书记的目光,王琼香越说越来劲,“去年买到一辆小车。”

  在村民们的欢笑声中,总书记分享了她的这份喜悦,亲切询问她买的是小轿车还是小货车,并从这个话题聊到了村里的变化。

  “我也带动了21户村民脱贫。国富民强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王琼香话音刚落,村民们鼓起掌来。

  村民王政珠说,自己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上夜校、搞养殖、种茶叶,还成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习近平总书记笑着对他说:“现在很多扶贫故事里都有这样的成功转变。”

  总书记感慨不已:“这个村真是欣欣向荣啊。扶贫和振兴要衔接上,这边是巩固扶贫成果,这边是迈出振兴第一步。过去身在宝山空手而归,现在身在宝山硕果累累。大叶茶发展起来了,下一步就是生态旅游。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这里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这样的场景,在湖南湘西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施成富家的院子里,在贵州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王治强家的院子里,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马培清家的院子里,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张国利家的院子里,在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李发顺家的院子里都曾出现过……

  “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党组织强,群众致富就有希望。”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这十年,总书记念之行之。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田雨棣

  编 辑丨田雨棣

  视 觉丨郝凤林

  开 发丨黄宇 史小磊

  校 对丨孟利铮 梁雅琴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