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来源:央视网2022-08-05 08:57

  编者按: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没有也永远不会辜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望。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与您一起感受大国领袖的魅力。

  于行进在丹江口水库的轮船上,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

  于疾驰在拉(萨)林(芝)铁路的火车上,召集相关同志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

  于五指山深处的村寨凉亭里,与村民们拉家常、问生计、讲政策、谋发展……

  这十年,交通工具、村寨凉亭、农家院落,许多地方都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移动办公室”。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行进中的船

  巨闸揽江卧,船行碧波间。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

  船上,习近平总书记端起一杯新打上来的水库水,迎着光看了又看,笑着说:“‘水龙头’水质不错!”

  这是2021年5月,总书记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的一幕。

  “这个地方我一直想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这个地方的运行以及这里的移民工作,我一直关注着,这一次看一看我很高兴。”习近平总书记说。

  2014年的最后一天,因为南水北调搬离故土的乡亲们听到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吃水不忘挖井人。

  2021年5月13日,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河南南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他是来专题调研南水北调的,并为此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船舱里的一张木质会议桌,成为总书记听取情况汇报和布置下一步工作重点的“移动办公桌”。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下船后,他又乘车前往丹江口水库的一个移民村,看望那里为南水北调搬离故土的乡亲们。

  “吃水不忘挖井人呐,你们就是挖井人。”临别时,总书记深情地对乡亲们说。

  次日上午,一场主题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河南南阳召开,总书记亲自主持。会上,他明确提出,要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等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江河湖海。奔腾长江、滔滔黄河,见证了人民领袖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赤子情怀。

  疾驰的火车

  水运连着国运,长路通达神州。

  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

  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正如总书记所言,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专列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深入研究有关问题。

  火车上,习近平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一节并不十分宽敞的火车车厢,此时成为总书记的“移动办公室”。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川藏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战略工程。

  2018年10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定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

  2020年11月8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在西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求“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

  作为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拉林铁路尤其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首次入藏。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他乘车走了整整一天:“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

  23年后,拉林铁路将拉萨至林芝通行时间刷新成3个多小时。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2年6月22日,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境内。

  这十年,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村寨凉亭、农家院落

  2022年4月11日,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

  村寨凉亭里,乡亲们正议农事。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同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总书记好!欢迎到我们村做客。”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里满是温暖。

  “我叫王启望,是返乡创业大学生。”一个晒得黝黑的小伙子抢了先。他回乡当农民的经历,这些年感染了四邻八乡不少年轻人。

  “我叫王进友,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最喜欢进山听鸟唱歌了,绿水青山也是我的饭碗。”

  “有没有发现长臂猿呢?”总书记惦念着之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听说的濒危动物长臂猿的事。

  “添丁了,36只了。”

  “护林收入怎么样?”“这钱谁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村财政支出,一步步问到光伏产业发展。

  “王琼香,致富带头人说两句。”总书记记得有村民发言时提到这位腼腆的脱贫户,鼓励她说。

  “小孩上学,每天都发愁。2013年我家列为贫困户。我不想回到从前的穷日子了。在党和政府帮扶下,我种起了水满大叶茶……”迎着总书记的目光,王琼香越说越来劲,“去年买到一辆小车。”

  在村民们的欢笑声中,总书记分享了她的这份喜悦,亲切询问她买的是小轿车还是小货车,并从这个话题聊到了村里的变化。

  “我也带动了21户村民脱贫。国富民强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王琼香话音刚落,村民们鼓起掌来。

  村民王政珠说,自己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上夜校、搞养殖、种茶叶,还成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习近平总书记笑着对他说:“现在很多扶贫故事里都有这样的成功转变。”

  总书记感慨不已:“这个村真是欣欣向荣啊。扶贫和振兴要衔接上,这边是巩固扶贫成果,这边是迈出振兴第一步。过去身在宝山空手而归,现在身在宝山硕果累累。大叶茶发展起来了,下一步就是生态旅游。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这里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这十年|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这样的场景,在湖南湘西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施成富家的院子里,在贵州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王治强家的院子里,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马培清家的院子里,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张国利家的院子里,在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李发顺家的院子里都曾出现过……

  “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党组织强,群众致富就有希望。”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这十年,总书记念之行之。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田雨棣

  编 辑丨田雨棣

  视 觉丨郝凤林

  开 发丨黄宇 史小磊

  校 对丨孟利铮 梁雅琴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