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个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名不虚传
首页> 党建频道> 基层党建> 机关党建 > 正文

这个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名不虚传

来源:检察日报2022-07-11 14:38

  “我是党员,我报名……”2022年春节过后,广东多地出现本土疫情,三级检察机关第一时间组成抗疫先锋队,涉疫地区检察院闻令而动,先后派出2.4万人次下沉一线抗疫,其中党员占比80%以上,成为抗疫的关键力量。

  越是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越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越能检验“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成效。近年来,广东省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的统一,建立了三级检察机关重要载体联抓、重大平台联建、重点项目联创的“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检察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引领检察队伍和业务建设水平双提升。2021年,广东省检察院“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从全省500多个党建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第二届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最佳案例”。

  “双导师”培养成长计划催生比学赶帮超新动力

  “经过导师悉心教导,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业务能力也有所提升,我要把这些宝贵经验带回西藏,为雪域高原检察工作多作贡献。”2021年初,在广东省佛山市检察院举行的“双导师”培养成长计划暨西藏干部实践锻炼工作交流会上,来自西藏林芝的青年检察干警分享了自己参加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

  “双导师”培养成长计划是广东省检察机关2020年推出的面向青年检察干警的人才培养项目。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佛山市检察院每期为25名参训干警配备思政导师和业务导师,并将该计划拓展至援藏工作中,为藏区的检察干警安排导师。

  从大学生到检察干警,从法律学习者到法治践行者,如何在角色转换中找准理想信念的指明灯,走稳从业第一步?广东省检察院用“双导师”培养成长计划给出了答案。该计划实施以来,广东省检察机关共结对师生255对,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检察干警,并在全国、全省多项业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0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广东代表队派出的4名选手全部载誉而归。赛后,“全国十佳公诉人”第一名获得者、广州市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张瑜感慨地说:“新式培养机制和精良的导师团队是帮助我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感谢我的思政引路人和检务解惑人。”

  据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导师”培养成长计划正是“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引领检察队伍和业务建设的全新尝试,彰显着新时代广东省检察机关的党建新效力。在“双导师”培养成长计划基础上,广东省检察机关还先后推出了“红色七月”联创、党支部“岗位实践型”“部门联合型”“三级联动型”主题党日联创、基层检察院“一院两品”共建共享机制联创等重点项目,催生出检察党建比、学、赶、帮、超的全新动力。

  推动三级院“一支部一品牌”实践创新

  今年春节刚过,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就收到喜讯,该院的检察接待室被最高检评选为第十届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这是该院运用“五微一体”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党建和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的鲜活案例。

  记者走进该院荣誉室时发现,“认罪认罚从宽功能区”“暂缓起诉+社会服务型不起诉机制”“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等诸多举措,已成为该院独具特色的全领域、多维度创新矩阵。

  “作为广州最‘年轻’的检察院,虽然我院办理的普通案件和大要案数量都不多,但我们‘微阵地’作用突出,可以有大作为,‘微创新’同样可以有大发展。”在全国基层检察院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品牌交流研讨会上,南沙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东蓊讲起了自家的党建品牌故事。

  近年来,南沙区检察院秉承“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理念,始终将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贯穿于基层检察工作全过程,创新建立起微阵地、微创新、微品牌、微服务、微考评“五微一体”党建工作新模式,打造出了一系列党建微品牌。

  创新是南沙检察人最鲜明的品牌标签。该院先后形成了涵盖司法改革、智慧检务等领域的56项微创新案例,打造的7个创新品牌、6项创新机制在全国推广。其中,25项入选省市区创新成果和创新案例,连续7年制定创新创优工作方案,85个创新创优项目落地实施。该院“创新型自贸检察IP”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五微一体”党建工作新模式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品牌,“党建工作与公益诉讼‘三线’融合模式”获评广东省基层检察院“一院两品”融合品牌。

  “品牌平台联建是‘三重三联’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检察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实施以来,广东省检察院机关党委先行探索,通过“1+1+X”工作机制推出“双直联”督导品牌,由1名机关党委委员和1名机关纪委委员直接联系党支部,形成“五位一体”的指导、督导和考核机制,先后打造出“给支部书记的一封信”交流品牌、“‘品悦’读书”文化品牌、“党建集结号”宣传品牌、“党建+群团”服务品牌等党建品牌,以此引导各级检察院树立党建品牌意识,形成一大批涵盖规范组织体系、加强常态督导、促进制度落实、强化考评考核、扩大党建宣传等党建品牌创新,有力推动三级院“一支部一品牌”的实践创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引领下,广东省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模式,深入开展基层检察院“一院两品”共建共享活动,用品牌理念、品牌质量、品牌管理凝聚党员先锋力量,推进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全省确立基层检察院党建品牌138个、业务品牌140个、重点培育品牌135个,首批评选出12个优秀党建品牌和12个优秀业务品牌,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规模引领效应。

  特色党建打造粤检“潮”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能代表我院党总支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是我一生的荣耀!”2021年6月,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检察院党总支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虽然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已过去一年时间,但提起此事时该院党总支书记、三级高级检察官刘福平仍难掩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潮安区检察院党总支是广东省检察机关1214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代表,也是‘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的积极践行者。”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省检察院先后制定下发《全省检察系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基层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办法》等党建规范性文件,稳步推进组织标准化、阵地规范化和活动常态化,全省检察机关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潮州是革命老区。潮安区检察院注重发挥地域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潮”牌文化。该院党总支始终坚持“抓党建、带队伍、强业务、惠民生”思路,锚定“党建一流、队伍一流、业绩一流、服务一流”目标,通过“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党员”,不断夯实党建工作载体。

  检察业务干得好,党建引领功不可没。潮安区检察院连续五年办案数占潮州市基层检察院办案总量的一半以上,多项业务数据居全市前列,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11项荣誉,4人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4名党员成为全国检察机关业务能手等。

  “刚入职时因为出了点差错,我变得迷茫和焦虑。当时,党支部书记注意到我的思想波动,工作之余常与我谈心。在老书记的指引下,我很快找回了自我。”谈起党员身份对自己的影响,曾获评广东省检察系统先进个人的潮安区检察院青年党员陈植说道。

  从检13年,陈植已从当初的检察“小白”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办案能手,经他手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有2000多件,年均办案数量、质量在潮州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中名列前茅。

  像陈植这样的党员干警在潮安区检察院还有很多。据了解,该院现有党员63名,占全院干警的85%。2016年以来,该院党员干警年均办案180件,办案数占全院办案总数的90%以上。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省检察机关作为‘排头兵’的一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的检察新实践,创新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准确领会和实践运用了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新要求,实现了检察党建的观念与实践创新,为广东省检察院启动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模范机关创建作了有益探索。”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三重三联”党建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引领全省检察机关党建功能、检察业务职能、政治工作效能得到充分发挥。2018年以来,广东省检察机关38个集体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6个集体被最高检荣记集体一等功,24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十佳公诉人”。(韦磊 梁诚 于兵万 曾小慧)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