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建材:发挥建材优势 构筑一流基建
首页> 党建频道> 基层党建> 企业党建 > 正文

中国建材:发挥建材优势 构筑一流基建

来源:学习时报2022-06-13 15:24

  作者:周育先(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我国建材工业唯一央企,中国建材集团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三新一高”下苦功夫、做足文章,以打造“国之大材”的担当践行“国之大者”,推动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稳固压舱石地位,推进基础建材优化升级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基础建材。中国建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建材制造商,是重要的制造业央企之一,拥有先进的建筑材料制造技术。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集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回顾集团企业发展史相结合,深刻认识中国水泥制造工业的发展是一部自主创新攻坚、从追赶到超越的奋斗史,更加深刻认识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基础建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国之大材”服务“国之重器”。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提高站位,不断推动以水泥工业为基础的技术推广及集成应用,持续提升生产线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加大高性能产品、个性化产品研发制造,为国家重大工程、关键领域提供高端化产品、个性化服务。研发制造低热水泥、油井水泥、核电水泥、交通水泥等60余种特种水泥,满足了我国重大工程建设迫切需要。低热硅酸盐水泥解决了大型水利工程最担心的开裂问题,应用于乌东德、白鹤滩两座世界级特高拱坝水电站,打造“无缝大坝”建筑奇迹。油井水泥助力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国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水泥广泛用于岭澳、大亚湾、阳江等多个核电工程,协助核电站安全运行。

  以生态增值落实绿色发展。中国建材集团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动各级企业发展绿色制造,实现“两个转换、两个替代”,即产品低碳化、工艺绿色化转换,生产上提高原料替代和能源替代比例。建成4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5家国家级绿色矿山,打造了一批“花园中的工厂、森林中的工厂、草原上的工厂”,探索工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产方式。推动生态化增值服务,积极推广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炉无害化处置废弃物,在全国各地建成协同处置生产线44条,帮助解决城市生态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将水泥工厂化身城市标配。

  以稳中求进响应疫情防控。中国建材集团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综合性建材和全国性布局的优势,鼎力驰援了武汉、香港、上海等全国40个城市86家抗疫医院。同时精准复工复产,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转型改造,以24小时全天候快速反应供货服务,将世界一流的高品质节能环保抗菌建材综合解决方案及时送到医院快速建设和改造扩建工程,以优质建材产品有力保障了62项国家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先锋队作用,加快新材料业务产业布局

  新材料是新基建的重要构件,作为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中国建材集团加快布局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发展,保持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平衡统一,加大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紧密结合集团和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既为实现关键核心材料自主可控、增强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固起到重要作用,也成为集团发展的新增长点。

  以高精尖材料助力新基建。中国建材强化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助力增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满足新基建领域对关键材料的技术需求。在航空领域,瞄准国产大飞机,推进大飞机复合材料专项,获得CR929大飞机三个机身部段供应商资格。在信息通信领域,集团开发的低介电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屋顶站等新材料,攻克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瓶颈、实现在5G通信基站上的应用,综合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保障我国网络电路信号传输和基站建设。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智慧显示终端必不可少。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智能屏幕远程在线等应用进一步普及,集团攻克8.5代TFT-LCD玻璃基板关键技术并稳定量产,实现了我国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研制开发的液晶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慧城市等领域。在特高压领域,研发国家特高压工程急需的瓷支柱绝缘子,率先研发成功了全球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1100k用瓷支柱绝缘子和交流1100kV、直流±800kV系列特高压用支柱绝缘子,支持多项国家特高压输电工程。

  以节能环保材料建设“绿色冬奥”。中国建材集团充分发挥在新型建材、新材料领域的综合优势,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从原料生产到建造运行再到回收处置的全周期绿色产品。石膏板、轻钢龙骨、矿棉吸声板等系列产品满足了北京冬奥会奥运村对建筑耐久、安全、低碳、可回收、可持续的高品质要求。储氢材料批量用于冬奥会多种新能源车辆,设计续航里程可达630公里。钢结构装配式房屋用于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建设,新一代干法阻燃环保优质板材用于延庆赛区冬奥场馆和山地新闻中心建设。碲化镉发电玻璃用于建设奥运走廊(张家口赤城县大型山地修复电站项目)、绿色冬奥示范工程(张家口帝达世博广场改造项目)和冬奥赛区发电玻璃装饰工程。

  以开放联合开展协同创新。中国建材集团坚持创新驱动的新发展理念,整合创新要素,推动央企、央地协同创新,打造联合攻关和科研转化新模式。把集团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分为服务国家战略形成的A类成果、围绕集团主业形成的B类成果和对外转化的C类成果,分类实施激励,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集团发起设立国内规模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金,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优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集团联合多个央企、科研机构打造首个国家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与高校合作打造国家级人工晶体“双创”基地,已入驻上下游20多家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

  当好排头兵,推动工程服务板块深耕“一带一路”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外开放也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建材工业“走出去”的排头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全球视野,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积极参与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投资40个重要基础建材与新材料项目,高水平建设了496个水泥和玻璃工程项目,连续14年保持全球水泥玻璃工程服务市场占有率第一,主持制定27项国际标准。

  以品质取胜推动产品国际化。中国建材集团在巩固国际水泥玻璃工程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共享优势资源,强化工程技术综合服务能力,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大力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致力于推广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良好口碑。集团承接的埃及六条日产6000吨熟料生产线,是世界水泥行业迄今为止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时建设的最大规模的水泥项目,被誉为世界水泥的“金字塔”,荣获国家工程建设领域最高奖“鲁班奖”以及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以合理布局推动资本国际化。中国建材集团在稳固技术服务输出和产品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做好全球布局规划,在具有市场、资源和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绿地新建,充分发挥制造企业大规模生产优势、管理优势与工程公司国际资源优势的有效嫁接,推动优势基础建材产业“走出去”。与建材行业兄弟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走出去”,和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把“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在绿色建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深化国际合作交流。集团在非洲深耕20余年,有效带动中国先进的建材技术、装备与标准服务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用“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构建完善中非全流程供应链体系。

  以属地融入推动人才国际化。中国建材集团在进军海外市场30余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真、实、亲、诚”理念与“为当地经济作贡献、和当地企业合作、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三原则,身体力行体现“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心愿。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建成18家建材家居连锁超市,在阿联酋、坦桑、津巴布韦、南非等国布局14家海外仓,属地化雇员比例超过90%,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工龄达到28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发达国家建设或改建的水泥、玻璃工程项目,与当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将现代供应链体系植根于当地,在方便当地民众生活的同时,解决了大量劳动就业,拉近了与当地的民心相通。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