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0年,500多万元,1000多个孩子 一位山区“草根”的“凡人善举”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10年,500多万元,1000多个孩子 一位山区“草根”的“凡人善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2-04-15 10:56

  作者:李惊亚、刘智强

  他叫苟家坪,贵州遵义市播州区人,今年43岁,是大山里再普通不过的“草根”。

  这10年里,他做过村小校长,看着破旧不堪的校舍和买不起新衣服的孩子们,为他们“变”出新衣、新鞋、体育器材、新书、电脑;

  他是乡镇的股级干部,自己垫钱收花生、卖花生,四处奔走为贫困村修桥、修路,只愿群众增加一点收入……

  他的光和热感染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草根”们,引来500多万元爱心资金和物资,帮助了1000多名贫困孩子,其中12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公益助学想法的萌芽

  “两山夹一沟,穷得起灰灰;出门爬坡坡,进屋吃苕堆。”这句充满苦涩的顺口溜,曾是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金山村村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2012年,苟家坪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先从石板镇一所完小去往偏远的八合小学,支教一年后原本可以回乡镇,这时组织上找他谈话,说最偏远的金山小学没有老师愿意去,校长也辞职了,组织上决定派他接任金山小学校长,“你是党员,一定要承担起来”。这句话打动了苟家坪。

  金山小学的状况甚是让人心酸:门窗几乎都是坏的,一张课桌四个学生挤着用,椅子是沾满污垢的长条“杀猪凳”。孩子们穿得破破烂烂,初冬时节,脚上都是凉鞋、草鞋。

  “全校75名学生,97%是留守儿童。”苟家坪的心里打过退堂鼓,但面对这样一群无助的孩子,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金山村严重缺水,苟家坪带领老师们到一公里外的山坡上挑水给孩子们喝;遇到极端天气,他带领老师们扛着锄头挖路,背着孩子们上学放学;大雪天去深山里家访,从山坡下来的时候,浑身上下像个雪球一样……

  “以前我对公益没什么概念,但这里孩子读书的艰辛不易,勾起了我做公益助学的想法。”苟家坪说。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贵阳一家助学协会有一批旧衣服,于是和他们电话联系,看能否捐赠给金山小学。10月下大雨的一天,协会负责人开着辆皮卡车,深一脚浅一脚来走访。“确实太苦了!”这名负责人说。不到一周,他们就拉了2000多件旧衣服到金山小学。当时苟家坪把衣服放在教室里,召集全村老百姓来挑,大家兴高采烈,最后一件不剩。

  “我只是打了一个电话,人家就冒着大雨来回几百公里帮助我们。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我给金山村老百姓办的第一件事,坚定了我公益助学的信心。”苟家坪说。

  “哭诉”来的营养午餐

  2015年,播州区的中小学已经全面铺开国家的营养午餐,金山村也通了柏油路,但金山小学因为不通自来水,电压不够,成为营养午餐的“死角”。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爷爷奶奶天没亮就上山干活去了,很少顾及孩子早餐,又没有午餐,孩子们要饿着肚子撑一天,苟家坪十分心疼。

  六年级留守儿童周德红,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得了胃病被送进了医院。看到孩子遭罪,苟家坪忍不住了,跑到区教育局去“哭诉”:“为什么别的学校都吃上了营养餐,金山小学却没有?你们再不解决,这个校长我不当了。”

  那年夏天,为了筹建食堂,苟家坪在金山小学度过了整个暑假,监督工程进度,并把设备购齐。

  村民王会记得,9月1日学校开学,中午食堂整了四个菜,放了不少肉,孩子们端着大碗排着队,每人盛了满满一碗白米饭,吃得香极了。“几十个家长自发来学校,就是为了中午看娃儿吃饭,大家都高兴坏了。”王会说。

  给孩子希望

  广州一家爱心机构和苟家坪联系,表示愿意一对一认帮金山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每季度送达助学金。后来资助的学生越来越多,达到56人,苟家坪的心理压力渐渐增大:“倘若有一天,这些孩子被停止了资助怎么办?刚给了希望,一旦破灭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2015年8月,苟家坪在区教育局、民政局的帮助下,发起了播州区草根助学会,2016年注册成为社会团体,由他担任会长。他希望通过助学会采集困境儿童的信息,与外界的爱心资源联络对接,让更多的困难儿童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按播州区草根助学会的资助标准,小学每年1200元、初中每年2400元、高中每年3600元、大学每年4000元,由志愿者亲自送到学生或家长手中。

  “种的花生一定要卖给我”

  苟家坪的妻子是环卫工人,月工资1400元,女儿在上学,一家人正是需要钱的时候。2017年9月,苟家坪却选择离开金山小学,转岗到石板镇政府工作,工资从5300多元下调至4250元。“我没有后悔过,平台大了,我可以接触到更多资源,这有助于我继续做公益。”

  2018年金山小学撤点并校,有8个孩子要去邻村上学,来回车费成为家庭的一笔负担。苟家坪筹集到9600元交通补助发给孩子们,鼓励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10年来,金山村已走出80多名大学生。

  金山村的土壤条件不好,搞产业难度比较大,只有花生产业老年人就能做,种下去就见效。在缺少青壮年劳力的金山村,家家户户种花生,但村民们很少拉出去卖,因为零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卖的钱还不够来回路费。

  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苟家坪以每斤生花生5元、干花生10元这一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在蜿蜒的通组入户路中挨家收花生,然后送货上门原价卖给各个单位和身边的朋友。每次去村里,他都要揣上两三千元,五斤五斤地称好后,付现钱给群众。

  苟家坪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村民,叮嘱他们:“种的花生一定要卖给我,如果实在卖不出去,我们石板镇200多名干部来兜底。”3年来,苟家坪为金山村群众卖了5万斤花生。

  “只要努力,就会有人帮助你”

  10年来,参与草根助学活动的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采集困境学生资料、寻求资助人资助、发放助学金、向资助人反馈发放信息……他们的收入不高,帮扶过程中的所有油钱、饭钱等开销,大家都是AA制,绝不用资助人一分钱。

  10年来,播州区草根助学会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的各界爱心人士有200余人,一对一认帮贫困学生1000余名,发放助学金350万余元,帮扶物资200万余元,助力120余名贫困学子顺利进入大学。

  “我们发放的助学金不算多,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去关爱这些孩子,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有人帮助你。”苟家坪说。

  一名受资助的孩子写信给他:“你们为我的四季抛下了希望的种子,等到这粒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时,它一定会成为更高更密的参天大树,到时候,让这棵大树为你们遮阴,当然啦,它也会撒下更多的种子,把这份情不断地传递下去。”(李惊亚、刘智强)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