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明(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党的根本宗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让我们党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信阳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大别山红色文化,是激励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和永恒的传承价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应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加大投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价值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不是纯粹的历史回顾,更不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而是一种价值符号的传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就要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多重价值,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精神特质与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地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不断提升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附加值,让红色文化充分利用其自身超越时空的感染力、说服力、影响力、震撼力来感召人、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同时,可探索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各级领导责任制等规划设计中,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预算投入,探索并引导多元化投入及市场化运作机制,让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对外开放,让红色文化资源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加强保护,妥善留存红色文化历史
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也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并不是仅仅对革命遗址进行加固、对红色史料进行收集、对纪念场馆进行修缮,而是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在应保尽保、应修即修的基础上,由单一的管理部门区域性保护转变为整体的政府统筹全面性保护,重点实施一批红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挖掘和留存“红色乡愁”,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不让红色资源失彩,不让红色记忆失踪。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建立分级分类保护体系,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大力推行数字化保护、监测预警等保护手段,面向社会试点开展“认护红色文化资源”活动,动员全社会包括民间力量积极参与保护。积极争取政策红利,特别要抢抓国家建设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大好机遇,用好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优势,规划建设红二十五军长征主题公园和系统展示大别山精神的场馆,进一步提升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重点纪念场馆的建设水平,打造好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区,释放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益,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紧梳理,全面开展红色文化研究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红色文化之“红”不单纯地指一种颜色,而是一种政治导向和政治定位。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涵是坚定红色文化自信的理论根由,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则是坚定红色文化自信的实践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就要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深入全面摸清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存量、分布及可开发利用价值,进一步把大别山红色文化甄别好、梳理好、萃取好,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等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对红色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复活复现,系统阐发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历史事件及其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影响,在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中解读历史密码,把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修好“红色家谱”,讲好“红色故事”,守好“红色宝库”,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对实践的引导力,加快释放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育心、铸魂固本的价值效应,引导人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尊崇和向往红色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加快开发,持续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是一个多层级的体系结构,既有物质形态,也有精神形态。对于物质形态而言,红色文化只有被开掘才会有市场;对于精神形态而言,红色文化只有被信仰才会有价值。红色文化创造赋予红色文化资源第二次生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红色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是实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信阳地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了系列优秀红色文化影视剧、歌曲、歌舞、书籍等作品,设计推出与红色文化元素有关的文创产品20余种,同时通过“生态景观+红色景点”的方式,设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红推绿、以绿带红,红绿结合、红绿相映,将散落的红色文化发源地、特色民俗体验地、自然风光旅游点等串点成线,形成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带,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中,让游客在游历青山碧水的同时铭记红色传奇,在享受生态氧吧的过程中感悟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从“沉睡的记忆中”走出来,在“今天的阳光下”闪亮炫彩。既促进红色资源的增量,又实现红色资源的共享,既发挥其经济效应,又彰显其教育功能,焕发红色魅力,叫响“红色品牌”。
加力宣传,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红色文化上溯历史、启迪现实、昭示未来,蕴含着丰富而鲜活的价值因子,始终传递着精神、追求和信仰,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既需要适合不同时期,也需要适应不同群体。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深刻阐明“三个怎么来的”这一论断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就要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着力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上下功夫,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鼓舞人,激励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构建宣传教育联合开发渠道,探索尝试从历史、人文、文艺等不同视角,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红色文艺精品,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道德上的教化和价值上的引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不同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形成网上网下互动格局,开展铭记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在耳濡目染中增进红色精神认同和实践养成,让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人们奋发有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021ZT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