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永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中心副主任)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主张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状况出发,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抓住事物运行的规律,进而找到工作的抓手,在推动发展中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的利益。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注重以革命、建设、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抓手,推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在实事求是中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这一思想脉络的把握,对深入领会《决议》精神和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党更加自觉地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开始独立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得以确立,沿着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时代的激荡变动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了艰难的求索和奋斗。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右倾思想曾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时期,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党吸取最初武装起义接连失败的经验,愈发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因而,党领导下的军队开始转为向农村进军,后来的古田会议还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然而,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探索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阶段。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从民族抗战的大局出发,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形势变化,党领导广大军民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最终解放了全中国。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开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社会新气象,党领导人民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后,1953年,党适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着眼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后,整个社会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判断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但后来,兴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背离了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结果事与愿违。这一阶段,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尽管在贯彻党的八大确立的正确路线过程中,我们走了一些弯路、曲折路,但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将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改造成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从实际国情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抉择,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理论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后,围绕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党明确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此后的工作找到了重心。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一系列正确的改革举措,领导全面开展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党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了中华民族富起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创造性解答,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议》中指出的“十个明确”就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在带领人民开创时代伟业中认识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与此同时,在全面依法治国领域、思想文化领域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需要积极稳妥加以纠正。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一个明显短板;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针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课题:本文系2021年兰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LDXCSZZX——2021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