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对革命的坚定诠释伟大建党精神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以对革命的坚定诠释伟大建党精神

来源:学习时报2022-02-25 1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文淼

  党的一大13名出席者中,有的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甚至壮烈牺牲,但也有的脱党甚至变节叛党。从坚定的革命者的人生轨迹看,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信仰与精神的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信仰追求。中华民族遭受劫难之时,党的先驱们在黑暗中探寻、摸索、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真理之光一经擦亮,理想之火一朝点燃,就不会轻易熄灭。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董必武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马列著作,常常“五篇六本相连读,学习当如卒过河”,到了90岁高龄仍“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坚信不疑,对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信心。

  王尽美、邓恩铭是山东的马克思主义“播火者”,他们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励新学会,创办《济南劳动周刊》《晨钟报》,承担起传播真理的责任。李达承担了一大很多会务工作,并把自己的家作为二大会场,1923年因政策之争脱党,但思想上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继续投身党的革命事业,冒着极大风险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和解放事业,1949年重新入党。李汉俊在《新青年》《共产党》等报刊发表60多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致而脱党,但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没有变,仍以实际行动支持党的事业:“我不能做一个共产党人,能做一个共产主义者,亦属心安理得。”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高度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自觉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毛泽东1919年在《湘江评论》中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25年又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李汉俊年轻时就萌生拯救国家民族的念头,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需要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毛泽东、董必武等人联名发表《中央委员宣言》,号召民众进行坚决斗争。当年11月,中共鄂东特委举行黄麻起义,以董必武的名义出布告、发传单,号召工农开展武装斗争。抗战时期,董必武长期在国统区工作,领导创办机关报《新华日报》,与国民党斗智斗勇,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矢志奋斗。王尽美临终前留下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这种强烈的初心使命意识至死不渝。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钢铁革命意志。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从1921年至1949年,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370多万人。其间,中共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70多人,42人牺牲,约占1/4;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共55人,15人牺牲,约占1/4;党的一大代表13人,5人牺牲,占1/ 3以上。王尽美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虽身染肺结核,仍到北京、济南、青岛、上海、广州等地组织工人运动,1925年病逝,年仅27岁。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当局大肆屠杀共产党员,李汉俊利用担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和省党部青年部部长的身份,将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先进分子全部营救出狱,他因此被军阀胡宗铎以“共产党首领”等罪名逮捕并秘密杀害,时年37岁。

  邓恩铭1929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而毫不畏惧,发动两次绝食、两次越狱,使7名同志脱险,自己却因身体病弱未能逃脱,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留下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何叔衡是一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他说:“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是不怕死的。我们从入党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党了。”红军长征后,他留守苏区,在敌人的“围剿”中艰苦转战,1935年在长汀突围中身负重伤,拼死反抗,壮烈牺牲,践行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陈潭秋在早年游击战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耳,1943年被捕后,敌人以站火炭、杠子夹、“坐坦克”“坐飞机”等酷刑逼迫他脱党,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当年9月被秘密杀害。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他们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鲜明政治品格。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险磨难,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党员的忠诚和人民的拥护。邓恩铭怀着通过共产主义救中国人民于水火的伟大志向,三次入狱、宁死不屈,用一腔热血诠释了对党忠诚的伟大品格。陈潭秋在党中央指示在新疆工作的党员撤离时,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忠诚和高风亮节。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强调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并在党的七大上提议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他最不能容忍官员鱼肉百姓,专门警告:谁搞腐败就割谁的脑袋。坚决宣示了不负人民的政治承诺和深厚情怀。董必武总是把自己视为人民公仆,常说:“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要组织共产党干什么?”叶剑英评价他“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杨文淼)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